第九十六章 两千五百万两白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四千艘,这很明显不符合大明的地位。

    要知道,在欧洲,光是一个荷兰就有上百家造船厂,一万六千多艘商船,是大明拥有商船数量的四五倍。

    张青峰的设想中,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大明拥有的商船数量要赶上荷兰的一半,达到八千多艘的程度。

    这么大的数量,光靠张青峰投资的二十座造船厂是没办法完成的,所以他还需要投资其他船厂以及商人。

    张青峰准备忽悠大明的权贵们都参与到海贸中来,还有内陆的大商人大地主,让他们把多余的钱都来投资海贸,这样海贸才能发展的起来。

    如果十年之内要让大明的商船扩大一倍,人才还是太少了。

    所以张青峰下令,让手下人在天津,济南,扬州,南京,杭州,宁波,福州,广州等十几座城市,都分别都开办了一所理工大学,准备一口气招收二十万学生。

    这些学校的老师,张青峰直接从大明理工大学中抽调,并不是很难。

    除了培养人才,张青峰的工业推广计划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很多人听闻张青峰愿意把机器制造局的大部分技术公布后,都纷纷和机器制造局合作,在很多大城市都办起了各种厂子。

    在南京,张青峰就和大明曹国公府合作开办了一家蒸汽机制造厂。

    随着大明各地工商业的兴起,蒸汽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在京城的一家蒸汽机制造厂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全国对蒸汽机的需求。

    而且从京城往南方运送机器也太麻烦。

    所以张青峰干脆就在其他地方办厂,这样才能满足需求。

    除了蒸汽机之外,其他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比如机床,农机,矿机等等,这些都是全国各地需求量很大的东西,所以在当地设厂,也能更好的供应。

    除了工业,农业方面也在快速发展。

    去年,张青峰把顺天府所有皇庄都种上了土豆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培育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

    之后,在朝廷的行政干预下,今年这些农作物开始在顺天府以及北方很多天灾频发的地区推广。

    目前来说,这些农作物的推广非常顺利,因为没有人能够拒绝已经被证实能够亩产千斤以上的农作物。

    而且,这些农作物还能制作美食的情况下。

    随着朝廷主动推广这些农作物,相信要不了几年,这些农作物在北方就会成为主食之一,到时候就再也不怕百姓受灾挨饿了。

    不过,高产农作物的普及也会来带一个弊端,那就是人口的暴增。

    清朝时因为普及了这几种高产作物后,使得人口一下子就从几千万暴增到三亿多。

    对于人口暴增,如果处理的好,能够增强国力。

    而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亡国的征兆。

    张青峰知道未来几十年大明会天灾不断,所以这些年他都是在不断鼓动移民。

    这几年时间,光是从大陆移民到抬湾的百姓,就超过了百万人口。

    对于移民抬湾的百姓,万历皇帝也愿意花钱,因为这里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朱常洵的领地。

    皇家商行赚了这么多钱。张青峰除了投资工业和航海,投资更多的还是矿业。

    这几年,他在开封,南京,武汉,太原,重庆等地都建设了炼钢厂。

    伴随着这些炼钢厂一起的,还有各种工业设备制造厂的投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