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报纸销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格恐怕不了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如果买不起手抄本,也可以去勾栏听评书人说书,只要杨三郎的小说出来,评书人就会把他们改变成评书话本。

    而现在,想要看杨三郎新小说的人,又多个一条渠道。那就是每天买报纸,因为报纸上每天都会连载杨三郎的小说。

    随着报纸的发行,很快,一些评书人就发现了上面竟然有杨三郎的新小说。

    于是,发现这个秘密的评书人,第二天就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评书,让所有观众听的都是大呼过瘾。

    “三郎,我们今天一共卖出了一千两百份报纸,加上你送人的报纸,也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份。

    除去印刷报纸所需要的人工和成本,以及给报童开的工钱和抽成,咱们不仅一分钱没赚到,反而还损失了好几贯钱。”晚上,陆子聿朝张青峰说道。

    “没关系,今天的报纸没卖完明天还可以继续卖,”张青峰无所谓的说道。x https:/m.x/

    对于报纸的发行,张青峰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报纸,毕竟是新出来的陌生东西,而一般人对于陌生的东西,都会有排斥心理。

    只要继续不停的发行报纸,等报纸上的内容继续发酵,他相信,报纸的销量迟早会涨上去的。

    第二天,报纸继续发行,临安城的街道上,再次出现了报童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今天,报纸的销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今天印刷的报纸,竟然卖出了两千多份,甚至连带着,昨天的报纸也卖出了好几百份。

    第三天,报纸继续发行。

    这天,报纸的销量直接突破了三千份大关。

    连带着,昨天和前天的报纸也被购买了很多。

    几天后,随着报纸的继续发酵,顿时,张青峰每天印刷的五千份报纸就有些不够卖了。

    五千份报纸的销量,终于让张青峰不再亏本,反而隐隐赚了一些。

    这些报纸,至少有几百份是临安城各家勾栏瓦舍茶楼酒肆里面的评书人购买的。

    随着张青峰的报纸发行,勾栏中的评书,顿时就梁山伯祝英台,以及诸先生的春秋演义,变成了麦哲伦航海日记。

    光是临安城中的评书人。每天都能给张青峰带来几百份的销量。

    除了评书人,自然还有戏曲报纸,杂剧唱戏,戏剧班子的人,这些人中很多也都买了一份甚至好几份报纸。

    张青峰的小说,并不仅仅只是影响评书人。大部分戏曲,戏剧,杂剧等班子,都会改编张青峰的各个小说。

    封神演义流行时他们改编封神演义,白蛇传流行时他们又盯上了白蛇传。梁祝流行时,他们又改编梁祝。

    现在张青峰的新小说麦哲伦航海日记出来了,他们自然又把目光盯在了这上面。

    除了勾栏瓦舍圈子里的人,卖报最多的,还是在临安城中的读书人。

    特别是国子监和太学所在的街道,只要每天报童到来,不要多久,很多报纸就能被一抢而空。

    这更是导致,报童们每天早中晚都要到这边街道转一圈,直到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买够了为止。

    “金兄,你说,咱们脚下的大地真的是圆的吗?”

    太学中,一些太学生手中拿着报纸,讨论着上面连载的小说麦哲伦航海日记。

    “怎么可能是圆的。如果是圆的,那球另一边的人不是掉下去了吗?”一个太学生说道。

    “可是这上面不是说了吗,大地有吸引力,能够把万物都吸在地面上,这样看来还话,大地是圆的也说得通。”另一个太学生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