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麦哲伦航海日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接下来一段时间时间,张青峰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才行。

    比如装点门面,招收人手,收集新闻素材,编写文章,等等等等。

    对于印刷的第一份报纸,张青峰极为重视,这份报纸,他没打算赚什么大钱。

    在他想来,只要不亏本就算是成功。

    报纸的意义他比谁都明白,这是在电子媒体没有出来之前舆论导向的最好工具。

    西方更是有谁掌握了舆论,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说。

    为了让报纸更加有趣味性,张青峰还吸取了金老先生在报纸中连载小说的做法。

    当年,香江的明报没有倒闭,全靠金老先生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为明报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张青峰选择连载的小说,叫做麦哲伦航海日记。

    故事中,麦哲伦姓麦名哲伦,是一位前朝吴越国人士。

    麦哲伦从小就对地理知识很感兴趣,有一次,他看到了张衡的浑天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看到这里,他认为大地是如同蛋黄一样是圆的。

    其实他并不知道,这只是张衡描述他的浑天仪的原理。

    而且张衡的浑天说,也只是单纯的形容天和地的内外关系以及大小关系而已,并没有说大地的形状就是圆的。

    段话更是让很多后世的人都对此产生了误解,以为古人早就知道了大地是圆的。

    其实中国最早是在明朝时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还是在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之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介绍给中国人知道的。

    直到后世,很多专家组详细的考证了张衡的所有著作后,才明白张衡根本没有意识到大地是圆的。

    后世一些人认为古人知道大地是圆的,都是断章取义张衡的那段话: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晋书天文志中对张衡时代的“浑天说”有过这样的记载:“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果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在地下。”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最后这一句话意思就是,周天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

    如果他们知道大地是圆的,就不会说地上和地下。

    张衡自己也说: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意思就是,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天和地之间是乘气而立的。

    张青峰写的麦哲伦航海日记中,就描写到,吴越国的小麦哲伦对张衡的话产生了误解,他坚信大地是圆的,所以从小产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进行一次环海航行。

    他认为,如果大地是圆的,那么有一天他总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如果大地不是圆的,那么他永远也没办法回到故乡。

    麦哲伦的家里非常富裕,在父母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家产。

    为了追求梦想,麦哲伦卖掉了所有家产,用这些钱打造一艘能够在大海中航行自如的大海船。

    大海船建造完毕后,他又花钱买了一些年轻壮实的奴隶充当水手,和这些奴隶一起踏上了航海之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