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破晋阳(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郡,是灭了楚国将近二十万大军,攻破了两都,才让楚国接受了这样的结局,秦国攻魏国,是在突袭得了河东后,又歼灭了公孙喜的大军,斩杀魏国主将,让魏国没了反抗之力,才迫于接受这样的结局。

    至于韩国,也一样是这个道理了,六国大战,秦国大胜诸国,立下不世之威,斩杀韩将军暴鸢,才获得了上党,今日再取颍川和河内两郡,则是因为没鼎一战,又让韩人没了反抗之力,只有束手就擒。

    白起的心里,一直都很清楚,能让秦国攻城拔寨者,四处掠地者,就是这实力,就是这正面的硬战,而并非是突袭,一城一池的得失。

    秦王遣他为征赵将军,率领所有大军,行全面攻赵之时,对于此,他打算采用多路进攻之策。

    今秦赵相比,秦为强,赵为弱,秦无后顾之忧,赵有中山之困,多路进攻,逼迫赵国以为主力,来与秦决战,以为秦国之国力,和赵国来一场比拼,一击就让赵国彻底重伤。

    这才是白起的计划。

    一路,乃是韩拙率领两万大军,去进攻九原一城,一路,乃是遣义渠苍鹰军一万,北上进攻,赵国五原之郡。

    赵雍虽在这两处设立了郡县,修筑了城池,进行了赵治,可说到底,这些地方原先为胡人之地,他们对于赵人的依附之心,远远还没有晋阳这般的强,还有这两地的城池,也不算是坚城。

    以黑旗军的行军速度,抵达九原城时,赵人肯定还来不及、进行大规模的抵抗,这座城池,对于韩拙的两万战卒来说,并不算难,至于用苍鹰军去攻取五原城,可就稍稍有些难度了,不过,这可以等在韩拙攻取了九原后,再西进支援。

    指派苍鹰军为战,这是秦王的意思,而且秦王还透露出,要给翟荣立功的机会,这里面的缘由,白起弄不明白,他也不去想这些。

    这两路,乃是北上两路。

    至于他自己,则从晋阳亲自率领皂游、轩辕、擎苍三军,顺着晋阳一路往东,杀入赵国云中郡守,再转而雁门,切入赵国的腹地,甚至打通到中山的路,和中山联合起来,将赵国切割开,此为中路。

    还有这南路大军,乃是在长治,由魏冉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从长治往东行进,这二十万大军,以碾压之势,可以很好的吸引火力赵国主力,为其他的两路,来创造机会。

    如此三路大军,共计二十九万之众,浩浩荡荡,从赵国三路进攻,这三路大军,又可为上中下三策。

    魏冉的战略目的,乃是据守,乃是分担赵国的兵力,若是这一路能大破赵军,则可为上策。

    白起的战略目的,乃是切入云中、雁门之地,斩断赵国南北联系,连接中山,以达到肢解赵国的目的,这一路可为中策。

    相比起魏冉那一路,白起就算破敌,可获得的成效,也并无魏冉的那般大,所以此为中策。

    至于这下策,便是韩拙了,韩拙的风险最小,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当然收益也最低,所以才被称之为下策。

    秦军是三路进攻,三路都有所取,此战必胜。

    至于赵国国内,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赵侯征伐中山,分走了二十万兵,其后又亲自率领十五万,往长治方向而来,以战魏冉,他的这十五万军,比起秦军的二十九万来说,无疑是相形见绌,现在就看赵国的底蕴,到底有多少了,赵侯这么多年来的变法,会有多大的成效,飞骑,真的有那般神吗?

    纵观整个战局,秦军除了这二十九大军外,阳翟还有卫城战卒,以防新郑,洛阳巩邑,还有屯兵十万,以震中原。

    秦国的粮食,秦国的战略物资,足够支持这样一支,四十一万人的大军,同时开战,秦国的十四郡之地,也有足够的兵员。

    现在就看赵雍,如何来接招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