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屈原的不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楚秦联军,听说已下南海,百越之地,未尝不是富庶之所,或许我楚国之利,在于南方也说不好!”

    黄歇想了想,又接上了一句。

    他要离开临淄,他要随屈原入楚,然后再向楚王请求,他要去南海,去开辟新的土地,在他看来,这或许真能成为楚国强盛的基础。

    不说这些还好,一说起这些,屈原更是忧心忡忡。

    他所担心的,倒不是公子子兰不回来的事,他反而觉得子兰不回,楚人南下,这对楚国教化百越氏族,是非常有好处的。

    屈原用秦人的思维方式,专门对楚国研究了很久,楚国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是完全的郡县制,楚国的氏族,各有各的封地,各地有各自的税收和大军,虽然有县师,统一归属楚王,可本质上,封君的权力和氏族的权力都很大。

    秦国的重臣,可以是在咸阳没有根基的山东士子,而楚国的令尹,大司马,大将军这些位置,都是由最重要的氏族把持,氏族们获得大片的封地,拥有极大的权势。

    当然,这也并非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氏族们有封地,会让他们保持着对开疆扩土的最大热情,持续的开疆拓土,也会让他们团结,凝聚一心,让一直让楚国强盛下去。

    现在推动变法的强国之路,似乎很难,那一直开疆拓土,会相对容易些。

    屈原所担心的,是楚国白会辛苦了一场,让秦人得利。

    “南海之地,彻底立郡县,划入我楚治下,需得多久?”

    屈原这么一问,倒是让黄歇,好好想了一阵。

    “我以为,当得十年,五年筑城,五年教化,方可成也!”

    “那秦国以如今之势,多久可以一统天下?”

    屈原紧接着又问。

    这一句话,直接让黄歇愣住了,因为他从未想过,秦国可以一统天下,真的可以吗?

    他表示疑惑。

    “秦王十八岁即位,二十二岁征伐宜阳,入洛阳,到如今,已得魏国河东一地,我楚荆襄南庸四地,韩国上阳野三地,如今,又要攻赵,即将得赵国一地,从入洛阳算起,秦王的东出之路,才走了八年,就多了九郡之地,照此速度,莫非十年之内,秦王还做不了天子吗?

    你若是想反驳,那你再好好想想,从西帝元年至今,秦王不管从谋略,还是从兵法,可失败过一次吗,一次都没有,那你何以为前八年势不可挡的秦王,后十年就会颓败呢,不,秦国只会越来越强,六国才只会越来越弱。”

    这话听得,黄歇简直心惊,他的脑海当中,是翻天覆地,屈原的话,细细一想,很有说服力,也很有道理。

    “何况那秦王,是不会做天子的,是天子就得有分封,而秦王想要的是普天郡县,那十年之后,还有楚国吗,既没了楚国,楚国现在开疆拓土,岂不是给秦人做准备,再想一想,秦人是治理十年后的楚人容易,还是治理今日的百越容易,今日之百越,就是十年后的楚人!”

    真若是如此,那秦王的远略,就是在太可怕了。

    黄歇越想,身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秦王曾言,楚国知秦王者,唯有三闾大夫是也,请大夫教我,我该如何?”

    他这是接受了屈原的言论,他必须要为楚国做点什么了。

    “天下大事,不可违,不可逆也,我之年少时,欲以为人定胜天,到如今方知,一切皆有定数也,你留在齐国无用,去寿春也无用,还是去南海吧,协助公子,让他时时刻刻有向楚之心,宗庙祭祀之事,不可废也,礼法祖宗,不可忘也!”

    屈原这样说,更像是在为楚国谋求后路,他真的能看那么远吗?

    这黄歇不知道。

    而屈原的心中,想着好几年前,秦王对他说的那一番话,大势不可违,让他顺其自然,难道那个时候的秦王,就已经知道会有今日了。

    秦王!

    有机会,他想再次入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