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上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齐军大纛,五谷之地,全是楚军大纛,这就说明,唐昧和匡章,乃是分兵而来,齐人和楚人,也并非是一军,非一军,那就非一心,我等就有机会。

    齐国大军十五万,散布于河谷阳谷之地,按照两处地形,齐国大军的主力,是在河谷,约有十万上下,剩余五万,则在阳谷。

    楚国大军十万,散布于阴谷、斜谷、淡谷、子谷、径谷,每谷军力大致相同,那就意味着,十万楚军,均分五路,每路约有两万,此间地势,都在这一张图上,今日召集诸位,便是商议这应对之法?”

    刚才斥候尉所言,乃是真实所见,而现在白起所说,就是都督的推测了。

    他的这推测,是这么长时间以来,在牺牲掉这么多的斥候后,换取过来的,他自信,就算是有遗漏,那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都督问话,几位将军俱是沉思起来。

    “回都督,齐楚大军,二十五万,又是多路进攻,我秦只此十万大军,要想坚守营寨,或许也能守上那么一些时日,若是时间一久,必会被齐楚所破。

    本该是河东之战,是都督当初将这战场,转到上党,都督所利用的,乃是上党的地势,既然是这样,何不就利用这地形优势,集中兵力,先打掉两军一部分。

    齐国大军行军速度快,三日之内,便可抵达,都督刚才也说了,齐国大军阳谷约有五万大军,不如就集结五万优势兵力,先击溃齐国这股大军再说。

    其一,匡章乃是主将,击败齐军,可挫联军士气。

    其二,以五万伏击齐军五万,我秦余下五万大军,也可据守其余六谷一些时日,不令齐楚联军挺进。

    其三,齐国大军受挫后,匡章忌惮,河谷大军,必定踌躇,如此,可再集中优势兵力,利用齐人踌躇之际,从阴谷而上,五谷兵力来回机动,击破全部楚军。

    其四,再回过身来,以所有的兵力,去阻击匡章,纵然不破,也可与他对峙,这样楚军十万,齐军五万,尽能被我军所破。”

    说话的是都尉如,对这位他不是非常熟悉的战卒将军,白起是非常的赞许。

    都尉如,乃是当年随司马错、张仪平蜀的都尉墨之子,听说都尉墨与司马错情同手足,都尉如与司马错,也是叔侄相称,自小没少受到司马错的教导,在都尉墨死后,更是对司马错以仲父相称。

    司马错何人,天下名将,能得到司马错的教授,于兵法一道,自然是非同小可。

    他所说的,也是一个数学问题。

    敌军十五万来得快,其余十万来得慢,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来得快的五万,让另外的十万,生出忌惮。

    之后,再分出五万,坚守五谷,防范楚军,分出四万,坚守河谷,和齐军对峙,秦军兵力,虽然差了一半,但坚守营寨,在短期之内,还是败不了的,这样一算,就可将余出一万大军,来回机动,依次巡游五谷。

    一万大军所到之处,这一地会立即变作两万对两万,然后秦军就可以用两万的优势兵力,围攻这一路。

    等这一路楚军没了,兵力一松,又继续下一路。

    这样算下来,整个五谷战局,都会被盘活,之后再集中和匡章大致相同的兵力,与其展开对峙。

    两万对两万,对于他国来说,这并非优势兵力,但对于早有准备,坚守险要,善于打围歼战的秦国战卒来说,这就是优势兵力。

    的确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这样轮流转换的办法,就将兵力劣势的局面,给彻底打破,也符合白起挥师上党的初衷。

    这样的计策,或许就是对面的主将匡章,也想不到的吧。

    都尉如说得是简单了一些,可场中将军们听后,俱是明白,他们都觉得此计可行,尽皆望向白起,等待都督做决定。

    可白起嘛,却在摇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