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对六国策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名将。

    历史记载,公元前301年,发生的垂沙之战,楚国独抗四国,就是这位楚国将军唐昧所指挥的,虽然最终楚国大败,但这位楚国将军的能征善战,还是得到了充分展现。现在是公元前300年,垂沙之战没有发生,那这位楚国将军,自然也就没有身死了。

    垂沙之战,韩国领军的,乃是暴鸢,魏国是公孙喜,齐国是匡章,秦国是芈戎,这次六国伐秦,也几乎都是这些熟人。

    其中公孙喜被白起斩首了,暴鸢还是赫赫有名的韩国名将,匡章就更不用说了,至于一个芈戎,乃夷陵君嬴稷的舅父,虽然季君之乱,是公子壮之乱,芈戎没有太多牵扯,但要让秦王对他重用,还是不太可能了。

    听到这些将军们的名字,嬴荡就知道,六国伐秦之战,将会是何等的险要了。

    幸好,幸好他还有战神白起,想到这里,他嬴荡还不忘看看这位都督。

    “六国征集七十五万大军,足见攻伐我秦之心甚切,先王之时,丞相樗里疾,在函谷关大破三晋联军,御史令司马错,大破六国联军,定下了我秦国强国之名,今日这一战,我秦也必当胜利。

    有大胜之心,自当得有大胜之谋,寡人自即位以来,从未有过一败,但今日之战,不同于往日也。

    我秦对楚一战,河东一战,俱是突然发起,主动进军,楚魏防备不足,被我大秦所得,可今日这一战,我秦将处于防守之位,六国也是一样充分准备,七国皆是全力以赴,不可谓不重也,诸位乃我大秦将军,寡人今日召集诸位,乃是商议这如何破敌之策!”

    秦王话落,一位年约三十上下的男子,站了出来,男子身着黑色朝服,头戴玉冠,模样英挺,眼神炯炯。

    他正望着大王。

    此人乃是韩国公子,名为韩拙,当年随秦王后入秦,因其善于军政之事,就跟随在上将军麾下,等到这战略司立下时,做了战略司长,大秦的军侯。

    “启禀大王,据外交台情报,六国使者在一事上,出了分歧,那就是魏国丞相魏子囊,认为伐我秦之举,六国应绕开我三阳制敌长廊,从河东出兵。

    其余五国,当认为在函谷关出兵,尤其是齐相田文,更是言出,对秦之战,三阳制敌长廊必得拔除,燕国上将军,也一样认为如此。

    臣等以为,这是因六国同人而不同心也,六国对我秦作战,最想让我秦国灭亡的,乃是魏国,依次是韩国,再就是楚国,而燕、齐、赵三国,则远在东方,只需我秦弱即可,臣等以为,六国大军,多会分兵而来。”

    分兵?

    这让嬴荡有些疑惑了。

    战略司长的话,可不是他韩拙一人之言,没听到他口口声声的在说,我等我等,那这就是上将军府、整个战略司的决定,更或者说,是上将军向寿的决定。

    历年来,六国对秦一战,都是合兵一处,在函谷关鏖战,这样不仅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便于粮草运送,更是能让六国齐心。

    要知道六国并非是一国,将军们也并非是一条心,再加上信息的传递,在这个时代,也比较困难,没有长久的磨练,分兵哪是说来就来,这么容易的。

    大家在一个营帐里,还能是一条心,要是出了一个营帐,可真就不好说了,分兵那就是六路谋秦,而非六国联军了。

    连嬴荡都知道这个道理,难道匡章和乐毅会不明白吗?

    真不知道这个结论,战略司是如何得出来的。

    嬴荡眼神奇怪地看着向寿,这个老实人也变得油滑起来了。

    每逢朝会,向寿都不作言语,他想说的话,都让韩拙来说了,到时候就算有人会反驳,那反驳的,也不会是他这个上将军。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