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美洲雨林怪事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军队还使用木质剑体镶嵌黑曜石剑刃的剑,那玩意儿实在太过笨重,要双手才能操控。所以能看出来,美洲文明在这些方面的原始程度超出人们的想像。

    最后考察队长做出总结,用考察队专家的眼光看,美洲的土著文明是一个奇特的结合体,其中即有其极度原始的一面,也有其相对极其发达的一面。

    发生这种怪现象,可能与这边没有大型的牲畜有关,这些国家唯一驯服的动物是羊驼,那玩意个头太小。所以这里根本没有可以骑乘的大型牲畜,再加这里物产丰富,可能就没有这种需求。

    阚石夫妇俩听到这些报告,也觉得这世界真是很神奇,不过对于总督蓝坤想要派兵征服这些国家,把人口并入华美城。阚石不同意,他建议还是利用贸易的手段和这些国家打交道,不要过分的干扰他们的发展。

    阚石总结说:文明需要多样性,如果都是华夏一个模式,这个世界就太寂寞了,既然他们已经成为了国家,那就以国家的方式打交道。

    他在这里定了一个基调,以后华夏吸纳人口,主要以那些还在萌昧之中的原始部落为主。这个世界很大,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地方等着我们。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必做殖民者。

    ……

    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没有改变。远在京城秣陵的阚武经历了前几年的风波,越发的显得成熟起来。这几年国内相对平静,一大批建国后出生的年轻人都走了工作岗位,国家的发展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

    阚武今年也三十六岁,父亲给予他最大的信任,把皇位禅让给他以后,从来不干涉他施政。尤其是这几年,父母远在美洲不回,就是不想影响他在国内的威信,这让他既感动又难受。

    社会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阚武有时候都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很多事情他很想听听父亲的意见,比如朝堂有人提出了几个基础建设的大工程,绝对利在千秋。

    这看去很有吸引力,不过花费实在太大。正因为如此,他现在拿不定主意。

    最让他动心的是大运河计划,这条大运河将贯穿燕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全长一千七百四十七公里,如果建成了堪称是一个奇迹。

    这条大运可一旦完工,肯定将惠及子孙后代。这是一条华夏最重要的南北水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看到手中的项目报告,阚武的内心是挣扎的,父亲在自己的心中就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丰碑,他自己也不想碌碌无为,他也很想为下一代留下值得一提的功绩,这样也算对得起父亲的栽培。

    想到这里,阚武不再犹豫。他在报告签大名,加盖玉玺。同时阚武签署了自己的意见:”着户部尽快筹措资金,选拔合适的工程负责人。于华夏二十三年十月,发河南诸郡民工三十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若帝国行中央集权之政体,必要创南北之沟通,遂使大运河之创举横空而出,摒除南北分裂之隐患,其意义不言而喻。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伟业!”

    批阅好这份奏折,阚武命人立刻送到内阁。大运河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部分组成,工程量和土方量都是空前的。实施这么大的工程,对政府的调配和组织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此刻已经临近中午,首辅元甫正准备下班。恰到此时,御书房送来了这份文件。元甫打开一看,顿时头痛不已。这个工程他是知道的,工程的意义他也很明白。不过今年已经了几个大项目,最大就是工程难度巨大的川陕铁路。

    这下倒好,皇帝一下子又要加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项目,人员倒是没问题,现在华夏人口近亿,而且以青壮为主。难度就是资金的缺口有点大,这毕竟是预算外的项目。

    同阚武也相处了这么多年,元甫明白皇帝一心想超越太皇的心思,因此做事情有些急功近利。不过大运河的修建是利大于弊,他也是同意的。本来想明年再实施这个计划,没想到皇帝这么性急。这下子让他左右为难。

    他想了想,拨通了桌的电话:“简尚书,你好!我是元甫,请你过来一趟,我这边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跟你商量一下。”

    放下电话没等多久,简如就匆匆忙忙赶了过来,令人奇怪的是他后面还跟着一位小跟班。元甫一看乐了,熟人啊!原来是三皇子阚源。阚源倒是有分寸,他规规矩矩地施了一礼:“下官见过首辅大人。”

    元甫赶紧回礼:“别别别,三皇子您可别这样,老夫还受不起!”

    阚源却非常认真的答道:“首辅大人,这里可没有什么三皇子,我现在是户部的一名观政使,见到官应该行礼。”

    见到阚源认真的样子,元甫也不再纠结这些小事。他开门见山的直接把大运河的事情说给简如听,希望户部下属的华夏银行能够提供这笔资金。

    没想到话刚讲完,就被简如一口回绝,而且态度非常的坚决。元甫彻底的傻了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