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幕府山头天接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生物种游动尽欢。时常,众人也能看到一、两只灰色的野兔在不远处竖起它们大耳朵驻足观望,警惕地审视着这些不速之客对它们这些原住民的造访。

    当你试图走近它们示好企图抓住它们带回家打牙祭时,它们则飞快地消失于林间草丛、或乱石洞穴之中,不给这些顽童留下一丝可乘之机。文儿源儿兄弟有过一两次成功捕捉到野兔的经历,不过那是在三、四条猎犬的奋力围追之下,成功的那一刻,兄弟俩高兴的忘乎所以。

    此刻的幕府山,天高云淡。苍鹰静静地盘旋于幕府山脉空,这是属于幕府山的一种特有的精灵。它们有着敏锐的视力,褐色的羽毛,宽大而有力的一双翅膀,锐利的双爪和强劲的喙。它们可以在数百米的高空看清地面或山岗的猎物,俨然是野鼠、野兔、麻雀等小型鸟类的天敌。

    苍鹰的巢穴均安置于陡峭的山崖,众人唯有远远地观望,绝难有攀援偷袭的奢望。三三两两只苍鹰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高高的山岗,它们与蓝天结伴,共白云起舞,鹰击长空,蔚为壮观,它们是幕府山脉的骄子!这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卷,此刻,让夫妻俩深深地沉醉在当中。

    从鸟部落到今天的华夏王国,一路筚路蓝缕,历尽艰辛万苦才有了眼前的这一幕。夫妻俩每当想起,禁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天地间,人世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夫妻俩有一个共识,人类很有必要,且持续地保持着对大自然的那一种敬畏的心理,不能无所顾忌,不能无休止的攫取,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身边的山水和谐相依;山和水,又及人和动物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

    秣陵的春日里,天无三日晴,。回到王宫的时候已近黄昏,天空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安顿好孩子们,阚石习惯性地走进了书房,书桌又多了厚厚的一叠文件。阚石不由对着黎巧苦笑了一下:”哎,难得平生半日闲啊!”

    黎巧笑笑没有说话,只是帮他泡了一壶热茶,端到了他的身旁。阚石随手拿起一份文件,打开以后认真的看了下去。渐渐地他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黎巧见他神色有异,好奇的问道:“怎么了?”

    “嗯,也不算什么大事。我们一支在中东的探险队发现了这个。”阚石说罢,把文件递给了黎巧。

    黎巧打开一看,忍不住咦的一声。原来在苏美尔人的帮助下,华夏的一支探险队●app下载地址xbzs●,在某个地方找到了一处被废弃的神殿。生活在当地的部落非常落后,还处在茹毛饮血的状态。而这个神殿即使在现在的华夏,也难以完成这么大的工程。

    随着文件来的还有图片,是探险队中精通素描的队员画下来的真实场景。图片展示的是一座神殿和祭祀之地。平顶t形的巨石,雕刻充满想象。

    巨大石柱雕有奇特和精致的图案和纹饰,主要雕刻有野猪、野鸭、狩猎和娱乐的场面。盘旋的巨蛇是另外一个常见的图案。有的巨石雕有小龙虾或者狮子。石头形状似乎是代表人形,有些甚至还有风格各异的“胳膊”,从侧面沿一定角度垂下。

    根据探险队留下的坐标,阚石在后世的地图找到了它的位置——土耳其东部。黎巧忍不住问了一句:“老公,这些原始人是怎么办到的?我们好像没听说这个地方。”

    阚石叹了一口气说道:“哎,我想不明白,据报告,那里还处在石器时代。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们如果能建成这样的巨型建筑,我想他们的能力足以改变世界!”

    “可明明他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呀!”

    “是啊,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探险队在那里找到了养绵羊和牛的部落,也发现他们种植黑麦和燕麦,已经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

    ”……如果假设是他们建造的这类建筑。这些古人必须万众团结,或许当初他们是因拜神而聚集这里。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常规的狩猎和采集无法养活那么多人。于是他们开始在山耕种野草。也许信仰推动了人们从事耕种活动。”

    “这也说不通啊!他们没有金属工具,这些精美的雕刻是怎么来的?”

    “呵呵,人定胜天嘛!这也许是信仰的力量吧。”

    “哼,你坟烧树叶——糊弄鬼啊!”黎巧嗔道。

    “哈哈哈哈……”

    阚石大笑着往座椅一靠,搂住妻子说道:“老婆,《中庸》里有一句话说的好,你仔细品味一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你啥意思啊?”

    “嘿嘿,我的意思是能够坚持志向的人,一般都比较强大。也许这些原始人对他们的信仰无比的虔诚,所以才能够创造人间的奇迹。”

    “你就瞎掰吧!嘻嘻,《中庸》被你这样解释,孔夫子会和你拼命的。你也真会扯。”

    “哈哈,其实我很想说,我们俩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世界如此浩瀚,人类如此渺小,我们千万不要以有限的认知去判断宏大未知的智慧。”

    “嗯,这倒是很有道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