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万里归船传长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这也真是一条路。你有这个机械基础,如果能为厂子里做贡献,说不定这事真能成!”

    老师傅也说到:“獾大人说的对!王也说了,探索未知的世界不仅仅是航海。农民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工人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这都是一种探索。说不定你们中也会出一个五大夫。”

    “说得好!是这么个理。”

    老师傅的这番话让很多人怦然心动,大家都沉浸在向往之中。就在这时,一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平静。

    “獾兜,你这狗日的。怎么又让你抢了先!看完没有?赶快拿给我。”

    “厂长!”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闯了进来,他两眼一瞪,众人纷纷作鸟兽散。

    ……

    秣陵号的奇遇记在华夏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在朝廷的有意引导下,这种轰动效应转变成一种风气,一些胸怀大志的人悄悄探索身边的事物,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獾兜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件事说来也巧,还得从铁路说起。这些年,獾兜在管理铸币厂原料验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严重影响产量的问题,就是运输。洛阳铸币厂的生产车间,距离洛河边还有两公里左右的距离,沿途都是水泥路。

    运来的矿石只能用人从船背到马车,然后再拉回车间,这足足有两公里路,而且马车拉着都是重车,现在的水泥质量又不过关。路面经常损坏,车轮也损耗的厉害。而且常常无法及时保障生产。尤其一到下雨的时候,运输非常的困难,导致铜币产量降低了很多。因为就算卸了船,没有太多人手也运不进来,只能堆在码头边慢慢背,占用了大量劳动力。

    面对这个问题獾兜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硬木铺设轨道,然后用木制的小轨道车往外推。这样就能让矿石的运输变得容易很多,在不增加额外人手的情况下,可以把负责运输的部门节省三分之一的人员,这些人可以去干别的工作。这样下来,无形中就提高了近一倍的产量。

    獾兜在和厂长讨论如何建造这条木质轨道的时候,獾兜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和他说如果厂里舍得花钱,用铁轨做轨道更好。按照他的说法,如果能把硬木轨道变成钢制的,那就不用隔一段时间就去更换木制轨道了,钢轨可以用很久,而且阻力还小很多。

    獾兜说过以后也就忘记了,没想到厂长留了心。他向工部提出了申请,并且说使用钢轨更好。至于说钢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厂长不清楚,他也管不着,反正建议的意见提去了。

    这份公文到了已经升为工部尚书的轮墩手里,立刻引起了他的重视。轨道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有一种差不多形状,也可以用作轻型铁轨的型材,那就是造船用的工字钢。

    现在华夏的帆船全部都是铁肋木壳船。自从阚石提出这个概念以后,轮墩花了几年的时间突破了工字钢的制造技术。鉴于现在的工业实力,轮墩是用土办法来解决,就是靠锻锤来加工预热好的钢锭,相当于初步辊轧成型钢坯,然后再放入模具中一小段一小段的锻打,最终就能获得所需的钢制型材。

    此时华夏有了平炉钢,钢铁的产量逐年在提升。研发期间,轮墩还请教过几次阚石,工字钢的规格问题,阚石根据记忆就提供了后世工字钢的几个标准。当时阚石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当做一种研究的方向。没想到很快工部就拿出了成品,让铁肋木壳船很顺利的就投入了生产。秣陵号就是第一代铁肋木壳船,他经受住了远洋航行时极端天气的考验。

    这次铸币厂的这份报告给轮墩提了一个醒。工字钢不光是可以用到造船,还可以用到轨道运输面。他当即就请示了阚石,希望能在铸币厂新修一段工字钢的轨道运输线,试验一下效果。如果效果好的话,其他的矿山码头都可以用到。肯定将大大的改善运输能力,提高生产效益。

    阚石见到这份申请以后,他神情有些恍惚。这边刚刚搞回了橡胶,他有可能突破蒸汽机的技术。没想到轮墩就提出了轨道运输。尼玛,难道我的剧本拿错了?直接就要跨越到19世纪吗?这是要逆天啊!

    这天恰好在书房里的黎巧,也看到了这份申请,她苦笑的问阚石:“老公,咱俩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这还是原始时代,华夏就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了。这世界会变成啥样子?呵呵,我告诉你一个消息,我已经培养出青霉素菌液,估计提取青霉素已经指日可待了。”

    “你说的是真的!”阚石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他表情激动地问:“老婆,你……你是怎么做到的?”

    “嘻嘻,老公,现在还是实验室阶段,工业化生产还早着呢。你不是做了无色透明的玻璃嘛,正好这次方天又送来了橡胶,我们完善的试验设备。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光能生产生理盐水,还能生产葡萄糖液。我本来就是理科生,化学基础非常好,再过一段时间,三酸两碱我都可以给你鼓捣出来。”

    “我的妈呀!这真是要逆天啊!特么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俺把铁路也给你弄出来,豁出去了。咱们大步迈进十九世纪,打造一个新世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