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初到龙城有故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余骑兵驻扎在这里。

    屯寨还有一百多户平民,负责在这里开荒种地。屯长牛秀是个朴实的汉子,也是名退役的老兵。阚石一行的到来让他手脚无措,一时间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局促的坐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好。幸亏阚石很随和,平易近人地与他寒喧,这才让他平静下来。聊了一会儿当地的风土人情,正赶上驻军回了营。

    骑兵队正余禹来自滨城,是方艾的老部下,他可是见过阚石的。见到熟人阚石也非常的高兴,余禹倒也大方,他介绍自己成为边军以后,全家就搬迁到了这里,在这里的生活倒也安逸,只是没有仗打了他很不习惯。余禹表示这里很多屯民来自东夷和共工部落。

    方艾自从驻扎太原后,就将本地的颛顼部落人迁徙到太原附近屯田,便于集中管理。阳高屯属于百里外的大同城管理,目前大同城正往这边修通道路,估计今年年底就可以通行马车。

    余禹直言不讳的告诉阚石:“王上,末将在此驻扎将近两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游牧部落入侵本地。在这里驻扎一支骑兵小队,实在有些浪费,而且还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其实这个地方非常的闭塞,周边也没有什么防守压力,除了虎豹熊,根本没有敌对势力。屯寨的屯兵完全可以应付。请王上明查!”

    阚石微笑着点头说道:“余队正,你的建议很有道理这次我去龙城会跟方艾将军好好说说,到时候会做一些调整。但是命令来到之前,你还是要安心的履行职责。”

    “多谢王上,末将遵命!”余禹大喜,连忙躬身施礼。

    阚石微笑点头示意其坐下,心中也很是感慨。有些地方不到现场看一看,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现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还没有发展起来,目前对山西构不成威胁。山西目前的人口并不算太多,根本不需要构建雁门关,如果凭经验去构建雁门关,的确有些劳民伤财之嫌。这件事,是他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第二天阚石就去了大同城,检查了当地的城市建设和民众情况。总体来说,目前的官员还很称职,工作也非常到位,对此阚石非常的满意。几天后阚石不再耽误时间,一行人直接奔向太原。

    华夏三年六月初三,阚石一行抵达太原。太原也称龙城,由镇西将军方艾镇守。太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海拔最高点为二千六百七十米,最低点为七百六十米,平均海拔约百米龙城就坐落于海拔百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在崇山峻岭间显得格外的突出。

    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全境,流经境内约百公里。龙城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

    阚石已经有三年没见过方艾了。说起来方艾已经年近四十,在这个时代年纪不算小了。方艾镇守一方将近十年,又是鸟部落的老人,在阚石心目中是最忠诚可靠的地方大员。方艾外表粗鲁,实际心中自有锦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山西交在他手里,阚石是放心的。

    此刻龙城城外,方艾带领全城官绅、百姓,正在此等待华夏国王的到来。自从华夏统一天下后,山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编户齐名,过去的奴隶都成了平民。再加上先进的生产力和各种屯寨的建设,当地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闻听国王北巡路过龙城,全城老少早早地就赶到城外,一观国王圣驾。就连平时最忙碌的各行业工匠,也都换上自己最体面的衣服。

    “参见城主大人!”力牧和大鸿对着方艾施礼问候,今天俩人特意穿戴整齐,全身上下显得特别精神。

    “王上驾到,两位功臣应当站在最前面。”方艾先施一礼,接着笑呵呵地说道:“本官能够顺利的把龙城发展起来,两位大人出力甚多,方艾感激不尽,在此先谢过两位相助!”

    “不敢、不敢!”力牧和大鸿两位还礼并谦恭答道,他俩此刻心中也很自豪,龙城的高速发展和他俩放下成见,大力相助脱不开关系。

    力牧和大鸿都曾是黄帝的大臣,也是部落的首领,不过这两人没有什么野心,属于那种真正把族人装在心里的人。以前这两位都出使过楚国,很羡慕楚国的经济繁盛,人民富足的生活。因此他们主动投降华夏以后,对华夏的各种政策非常的配合。

    编户齐民得到顺利的执行,效果立竿见影。占总人口绝大部分的奴隶成为了平民后,分到了自己的田地和农具,有了自己的房屋和家庭。他们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先进的农耕技术,山西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几年,那怕是灾年,山西也获得了粮食的大丰收。再加上山西煤铁资源丰富,朝廷在这边开办了冶炼厂,也带动了一批工坊的诞生,活跃了当地的经济。眼下山西人民富足,各民族和睦安居乐业,这里对华夏的认可度在北方最高,已经成长为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