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看不见的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单,无非就是一个字利!”

    “利?”毛宪清与贺东来面面相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张鹤龄看了看两名懵逼状的弟子,继续说道,“不要把利字想的那么不堪,百姓想吃饱肚子,这就是利,地主士绅想要更多的财富,这也是利,只要有利可图,就有人去做。”

    毛宪清和贺东来对视一眼,似乎还是听不明白。

    “我问你们,为何百姓整日劳作,却仍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毛宪清家里是地主,他从小衣食无忧,但贺东来却是穷苦出身,当下回道:“只因佃户一年耕作,收获的粮食却大部分交给地主,自己能得到的不过十之一二,能吃饱饭都已经很困难了,如果再碰上个天灾人祸,那就直接喝西北风了。”

    张鹤龄继续问道:“为何会如此呢?”

    这一下,所有人都不说话了。x www.x m.x

    为什么会这么惨呢,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明朝的一个致命弊端土地兼并。

    由于老朱同志过于善待读书人,定下祖制,只要考上举人就会免除土地赋税,因此,考上举人的读书人会大肆圈占土地,而拥有土地的耕农也往往将土地挂靠在举人的名下,自己成为佃户,从而逃脱交税。

    经过一百多年的恶性循环,大明的土地绝大多数都归于不用交税的地主阶级身上,而承担着全国大多数税收的却是只占少部分土地的百姓。如此庞大的压力,再加上恶劣的天气,使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你明明知道土地兼并已经成为大明的弊病,你敢说出来吗?

    这话要是说了,相当于指着朱元璋的鼻子说不是,这顶帽子谁敢戴?

    张鹤龄继续说道:“你们不说,我就说了,还是土地的问题,但是今日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只说你们的疑问,为何现耕地少了,佃农少了,收成反而高了呢?”

    毛宪清和贺东来赶忙洗耳恭听,接下来应该就是重点了。

    “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耕牛的数量比去年可有变化?”

    贺东来说道:“去年是七十余头,今年是三百余头。”

    “粮价较之去年呢?”

    “涨了大概三成。”

    “佃户的分成可有变化?”

    “以前是一到两成,现在至少三成,最多有四成的。”

    张鹤龄轻轻笑了笑,说道:“现在还不明白吗?”

    贺东来抓到了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说问:“是利?”

    “不错,就是利。”张鹤龄说道,“百姓去作坊做工,是因为作坊发的工钱比种地拿到的多,这就是利。”

    “百姓都去做工了,种地的就少了,地主找不到佃农,只得减租,因为没有佃农种地,就没有收成,这也是利。”

    “但是,百姓做工能拿到的钱比种地要多,你要的租金多了,就没人愿意给你干活,要的少了,又觉得不划算,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引进耕牛,一头耕牛能顶三个壮劳力,节约了成本,也就相当于提高了收成。”

    “百姓做工能拿到工钱,生活条件好了,便会购粮,导致粮价增长,以前并不好的土地都被开荒耕种,因为种了粮就是意味着能换成银子,这,还是利。”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围绕一个字,就是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