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金榜题名(祝各位高三学子金榜题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也就是说,一来一去,人家赚了两笔?

    大殿之上出奇地宁静,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

    许久之后,内阁首辅徐溥说道:“陛下,这策问的成绩,是否需要调整一番?”

    策问毕竟是主观题,由于每个考官的脾气秉性不同,导致不同的考官之间会出现分歧,就比如方才,对于开海的问题,就出现两个鲜明的派别,大家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只能是禁海派以人数取胜。

    但是现在不同了,开海通商带来的暴利就呈现在众人面前,傻子都能看出来孰对孰错,在事实面前,禁海派彻底哑火了。

    这就好比本来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现在突然有了标准答案,那就按照标准答案来阅卷吧,是对是错,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辩论什么。

    似会元汪俊这般难得的才子,文章写的再好,但你的论点是错的,所以,不好意思了,往后稍稍吧。

    而贺东来、杨怀瑾这种,虽然文笔差了些,但是人家观点鲜明,坚决支持开海,不管你愿不愿意,必须将人家的名次往前提。

    殿试结果终于出来了。

    一甲,状元毛澄,榜眼贺东来,探花杨怀瑾。

    二甲头名汪俊,第二名徐穆,第三名罗钦顺……

    此榜一出,满朝哗然,毛澄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贺东来和杨怀瑾是哪里冒出来的?

    会元汪俊本是状元热门,结果,竟然掉出前三?

    当众多读书人得知毛澄、贺东来、杨怀瑾三人同是寿宁侯张鹤龄的门生之后,场面更加难以控制,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黑幕?

    寿宁侯张鹤龄那厮本就恶名远扬,没想到,他竟然操纵科举?

    这也太嚣张了吧?

    读书人很快就闹起来,立刻有一名御史上书,认为此次殿试结果有失公允,希望皇帝明察。

    弘治皇帝接到奏报,不由得大怒道:“殿试结果是朕和朝中大臣共同评选出的结果,有失公允,岂不是说朕徇私?”

    见皇帝动怒,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翟瑄求情道:“陛下,御史乃言官,其职责便是纠错,若有说错的地方,还请陛下体谅。”

    放在平时,弘治皇帝是不会对一名言官动怒的,但是他今日实在是气愤不过,说道:“言官是纠错不假,但是捕风捉影,随意冠他人以罪名,此乃诬陷,来人,拉出去,杖二十!”

    看到人家来真的,翟瑄不敢再说话了,被打的这位也闭嘴了,老老实实回家养伤去了。

    只是,众臣子心中出现一个想法,陛下怎么和寿宁侯越来越像,动不动就将人打一顿,这以后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今日是大日子,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状元公毛宪清身穿红袍、帽插宫花,骑着高头骏马,在皇城御街上走过,接受万民朝贺,因他奉有皇上圣旨,不论什么官员,得知夸官,都必须跪迎,向圣旨叩头,高呼万岁。

    往来之人,无不称羡,过往的官吏,纷纷跪拜在御道旁,而他,招摇过市,此等荣耀,绝无仅有。

    那些平日里酸里酸气的读书人,心中也不禁神往,毕竟,这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

    奉天殿上,三百名新科进士当众被授予官职。

    状元毛澄,授翰林修撰,从六品;

    榜眼贺东来,授翰林编修,正七品;

    探花杨怀瑾,授翰林编修,正七品。x www.x m.x

    …………

    ps:写到科举,就想到刚刚落幕的高考。

    本来这几句话是想写在作家的话里面,但是担心看盗版的读者看不到,就写在正文里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祝各位学子都能如愿以偿,踏入心目中理想的学府!

    你们精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加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