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伏阙上书,朝堂震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龟鹤宰相”。

    值得一提的是,韩忠彦是有名的保守派,他是向太后秉政时提拔拜相的。

    赵明诚作揖恭声道:“韩公相,学生食君之禄,便要为国分忧,言侍从之所不敢言,攻台谏之所不敢攻!”

    “放肆!”

    赵佶一身红色袍服,因为走得急,头上的“兔儿帽翅”一颤颤的,指着赵明诚大骂道:“汝欲挑拨朕与母后的关系耶!”

    一些大臣颔首,更多的则是沉默不语。

    赵明诚扬声道:“官家已成年,子嗣都有好几个,太后还欲把持朝政,难不成是恋权?”

    “大胆!”

    “竟敢诽谤太后!”

    “好一个黄口孺子,该斩!”

    “……”

    众臣义愤填膺,唾沫星子横飞,纷纷痛骂赵明诚。

    赵明诚怡然不惧,只是敛目低眉。

    单凭这风度,就让不少人暗地里赞叹,此子有谏官名臣范。

    曾布幽幽道:“正夫,你这名字取得妙。”

    明诚?名臣?

    曾布这一刻甚至怀疑这小子是官家指使的,要不然为何这般有恃无恐。

    宫里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朝堂,官家经常跟赵明诚踢蹴鞠。

    连赵挺之也觉着是官家有动作,先拿德甫出来试试水。

    赵佶浑身颤栗,显然是气抖冷到极致,他寒声道:“汝若不是太学生,朕必下旨斩立决!”

    这副样子落在曾布眼里,曾布暗自摇头,官家表演得太过了,过犹不及。

    果然,大多数臣子都若有所思。

    赵明诚拱手道:“太后若放权,其退抑谦逊之盛德,可为后世表率。”

    “给朕滚!”

    赵佶凝眸,咬牙切齿骂了句,随后招呼黄门,道:“押此人出去,他要是敢反抗,可就地革杀。”

    众臣又寻思开来,官家要是让皇城司去做,弄不好向宗回真会下令动手,让黄门去做,明显是庇护啊。

    赵明诚把奏书轻放在白玉阶上,朝四周拱手作揖,遂大步离去。

    赵挺之看着自家儿子那修长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自今日起,德甫算是在士大夫阶层扬名了,这名声不同于吟诗作词得来的,而是真正的政治名声。

    简而言之,他已经从书生进化成半个政客。

    赵佶扫视众臣,沉声道:“太学该好好管教了,朕容不得有学子再这般猖獗,此事只是小插曲,朝会继续。”

    说完起步走进文德殿。

    众臣不予置评,当石子扔进小池,还会平静么?

    ……

    赵明诚做深度的自我剖析,他性子内敛,一贯不喜欢张扬,为人谨慎低调……

    但有时候机会降临,就该主动把握。

    他这举动目的就是扬名,名声在古代有多重要就不必多赘述,在一众大臣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展现出他直言谏上的士大夫风骨。

    穿越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熟知历史进程,有些历史是现在的赵明诚没能力更改的。

    比如向太后半年后撤掉大殿珠帘搬回深宫。

    赵佶已处于强忍状态,估计这几个月会推动攻势,那自己为何不打头炮?

    打头炮注定是被牺牲的,因为赵佶是向太后捧上位的,更何况还有母子关系。在百善孝为先的儒家社会,无论是谁提议太后还政,那个人不仅没有“从龙之功”,而且还会被赵佶以挑拨皇家亲情而贬谪。

    朝堂那么多老狐狸会看不清赵佶的想法?因为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没人愿意干!

    那赵明诚为啥不怕?

    因为他没官帽子啊……

    他只是一个背着书箱的士子,还怎么罚?想降职罚俸都无从下手……

    说句实话,赵明诚本没想到这一层,是向庭这厮提醒他。

    要是以为赵明诚是在报复向庭,那就大错特错!在赵明诚眼里,向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怎么跟蝼蚁计较?

    大丈夫立于世,要做就做一番大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