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纵向殖民地发展思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目前正在研究的科技中,江晟最期待的是那个名叫种植箱的建筑。

    在研究未完成之前,江晟看不到种植箱的具体属性,但可以看到简单的介绍。

    【种植箱】将种子培育成植物。

    既然它属于食物科技中的一种,那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可以用它把种子栽培成食物原材料。

    目前江晟的种子非常多,足足有10个之多。

    而在藻类洞穴当中,也有数量可观的各种植物幼苗。

    但由于藻类洞穴的自然条件有限,只能维持幼苗的生存,并不能让它们生长起来。

    所以目前的殖民地没有可食用作物的获取来源。

    但种植箱的出现应该能改善这一情况。

    为此,江晟需要更多的空间去种植这些种子和植物。

    基地内部肯定是不行了,江晟不想在自己有限的活动空间里种植一些未知的植物。

    而旁边那个原本用来容纳新建筑的洞穴被改造成了复制人的卧室。

    所以为了建造自己的“种植园”,江晟需要扩大一下自己的殖民地。

    也就是再挖一个洞穴。

    但这个洞穴挖在哪里,就需要江晟好好思考一下了。

    植物的生长,肯定需要重点考虑温度这一条件,任何已知或未知的植物都是如此。

    既然这些植物的幼苗和种子出现在基地周围,就说明目前基地的温度正好是这些植物的适宜温度。

    目前基地周围的温度还算稳定,并且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

    但其实有一个因素一直在影响着基地内的温度。

    那就是机器发热。

    在所有用电的机器中,都会有一个造成热量的说明。

    根据之前江晟的经验,复制人的建筑说明并不是特别详细,会忽略一些细枝末节。

    比如复制人使用研究站的时候明明还用到了水,但由于水用得太少,所以就忽略不介绍了。

    颜料也是如此。

    反过来想,出现介绍的部分是不是就是不能忽略的部分呢?

    这些机器的发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里可是地表以下,没有能够散去热量的自然手段,殖民地早晚会变成一个大闷罐子。

    就算江晟在研究站的科技树里看到了有温度调节的科技存在,但温度差异肯定也是会存在于殖民地里的。

    所以江晟现在就要确立一个基地建设的大思路。

    比如哪里是高温区,哪里是低温区。

    高温区自然是用来放置大量产热的用电设备,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区,而低温区其实就是常温区,用来种植食物和提供给复制人当做生活区。

    殖民地的建设思路既然有温度的考虑,那就要考虑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空气。

    目前基地内有氧气扩散器,只要有藻类就能一直造氧,所以氧气供应方面不用太担心。

    但其实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一直没有处理的。

    二氧化碳比氧气重,会沉降在地面上,这个是初中的知识。

    如果建造一个横向的殖民地结构,沉降的二氧化碳会越积越多,并且这些二氧化碳由于同水平高度的原因,很难流到其他新建设的区域。

    最后二氧化碳达到人的呼吸高度,人呼吸不到氧气,殖民地宣告gg。

    所以在综合考虑这里的地理条件和实际情况后,江晟提出了一种纵向的殖民地发展思路。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