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蓟辽督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建虏对我大明的危害,你既为朝中最为知兵的重臣,有什么要求,朕一定尽量满足。”

    “是。老臣曾经和先帝说过‘恢辽全着,必资于海’,而登莱又是其重中之重。老臣想请陛下调袁可立重回登莱。”

    “哦?”崇祯看了看孙承宗微微笑了笑,“孙师傅是不是已经见到那袁礼卿了?”

    “啊。是。老臣在宫门候旨时,的确见到了袁公。”

    “孙师傅既然看到袁礼卿,一定也知道了,朕对他另有安排吧。”

    “回陛下,老臣听闻,陛下调袁公进京是入新设立的军机处?”

    “是的。”

    “陛下,那袁公乃大才,切不可埋于案牍之间啊。”

    “呵呵。”崇祯笑了笑说道,“袁公的才能,朕当然知道。朕留他在身边也是为了能随时咨询。”

    “陛下。。。。。。”孙承宗还想再劝。

    崇祯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孙师傅不用再劝了。不过,登莱的确甚为重要,孙师傅还有其他人选吗?”

    孙承宗紧邹眉头想了想说道“既如此,那老臣推荐原兵部右侍郎李邦华。”

    “李邦华?”崇祯想了想,在不久前有不少人曾经上本保荐过这个人。尤其是那个陆澄源,好像还连着上了好几道保举的折本。一来,这个李邦华并不在自己的那个小名单中,二来,那个陆澄源上的本章太多,保举太过急切。让自己觉得之其中似乎有什么隐情,所以,自己并没有急着调离邦华进京,而是想过段时间,仔细查查这个人再说。没想到今天,孙承宗竟然也推荐这个人,这到让崇祯对这个人有点兴趣了。

    崇祯看着孙承宗问到“孙师傅,李邦华何许人?”

    “回陛下,李邦华字孟暗,江西吉水盘谷镇谷村人。万历三十一年中进士,初任泾县知县,后巡按浙江。天启二年,升为光禄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那时,天津的军府刚刚开设不久,各项事务都是草草上马,混乱不堪。李邦华到任后大加整顿,很快便使津门军成了各镇的表率,也因此朝廷将他升为兵部右侍郎。不过在这之后不久,他就被阉党弹劾,并被削除了官籍。李邦华勤于任事,知兵善政,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哦?是这样。”崇祯想了想,微微点点头说道“既然这李邦华能得孙师傅如此推崇,那朕就随孙师傅所请,调他巡抚登莱。”

    “多谢陛下。”连忙躬身答道。

    。。。。。。

    隆宗门内地天街,已经被扫的纤尘不染。十几名锦衣侍卫,钉子似的站在天街的两侧。让这隆冬寒冷的空气中,又多了一丝寂寥与肃杀。

    紧挨着隆宗门,新建起了一排,看上去有些简陋的几间平房,这里便是崇祯皇帝亲自下旨新建的军机处。

    此时,就在这平房内,一名白面墨髯的清瘦老者,正坐在一只燃着红红炭火的火盆旁边,悠哉游资的翻看着手中一份档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