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曹操和袁绍毕竟是官宦子弟,又是灵帝钦点,故而成为八校尉之一。地方大员中基本上只有并州刺史丁原派了麾下的张辽、张杨来应征。后来丁原也回过味来,连忙响应了何进的征召,把张辽等人派给何进,然后进驻洛阳左近当了骑都尉,意图诛宦。

    这正是东汉政治的有趣之处。张辽和张杨不是正经举孝廉为郎官,而是丁原的属吏,那他们身上便打上了丁原的烙印。纵然被蹇硕征召为假司马,丁原仍然能够命令他们。

    在李澈看来征召之法只能召集有主的人,平民不在征召对象里。而举办勇士大会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四个字“不拘身份”,再加以名爵刺激,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下勇士必然云集。

    所谓穷文富武,武艺精湛的勇士大多出自豪强之家。寒门士族无力供养,高门大阀又不屑于此,而豪强涉政素来被士族忌惮,也被士族鄙视,只有任职地方时为了便于施政,才会征辟当地豪强出身者为属吏。如今大将军给他们一个上升渠道,其必然蜂拥而至。

    并非是何进、曹操等人愚笨,而是时代所限,不拘一格求人才或许还想过,但是举办大会,加以“天下第一”来刺激,却是后世思维。

    “好!好!好!”何进连声叫好,避席而起,对着李澈深深一礼,“先生实有大才,对人心剖析的如此清楚,何某佩服。不知先生是何出身?师从于哪位大贤?”

    李澈心里一阵无奈,这就是时代问题,刘备好歹是没落官宦子弟,简雍也能审其本末,关张不过屯长,所以何进很好说话。勇士大会招募来的也只能是成为属吏,而非朝官。

    轮到李澈这里,何进要举荐他为朝官就得考察他的出身,需要给其他士人一个交代。

    这就是东汉的制度。征辟和举荐是不一样的,举荐的是正经仕途的朝官,征辟的是府上属吏。朝官只有一个君主,那就是皇帝,而属吏要对主公负责。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属吏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还是汉朝察举制,到了魏晋,那开倒车的九品中正制直接将家世考察列入考核项目,什么品级的人做什么官,仿佛回到了先秦的贵族社会。

    正待洒脱的说出自己来历,却见曹操拱手道:“大将军,据曹某调查,明远先生之师当是岑晊岑公孝,这点曹某可以为其担保。”

    李澈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看着曹操,这等于是曹操在拿自己的声誉为李澈背书,谁敢质疑李澈出身,就是在挑衅曹操。

    李澈到现在都不敢肯定便宜师父是不是“党人”,更别说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党人。那都是天下士人之望。

    岑晊岑公孝,八及之一,八及之意乃是能引导人向三君学习。两次党锢之祸时皆亡匿,传说其死在了江夏附近山里,正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谁也没办法找他证明。而且与他为友的郭林泰和朱公叔等人早已身故,也没人能质疑李澈身份了。

    而曹操既然以其作保,想来也是有足够的把握岑公孝不会再出来了。

    曹操此言既出,等于坐实了李澈身份,李澈身份与其名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着实是天大的恩情,让李澈一阵心乱如麻。

    何进深深的看了一眼曹操,继而神色复杂的道:“却是某一时忘记了,先生确实是贤士弟子,这点之前调查无误。对,先生如此大才,只会是岑公孝弟子,这点何某亦会为先生担保。”说到最后,几乎是咬着牙根,一字一句的对着李澈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