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首功归我,岂不凭白惹人笑话?不必用这种话来安慰我,关中你若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便是,我现在是你的人,必会以你的安排为先。”

    “人伦亲情,纵然一方行差踏错,又岂是能轻易割舍的?既然与你结婚,你的事我自然责无旁贷,你若真就视而不见,反倒是会让我心寒。”

    吕玲绮默默点了点头,她知道李澈指的是母亲魏氏的态度。魏续知道吕布的情况,魏氏自然也知道,可她绝口不提,自然是怕李澈不愿插手,她提出此事恐怕会恶了李澈。

    当然,也怨不得魏氏,两人的婚姻早就濒临破裂,吕布爱人妻,让魏氏既难堪又羞耻。当初魏氏来冀州,身边还有吕布安插的眼线,足见二人关系早就形同陌路,魏氏不愿为了吕布而拿自己的安逸生活冒险也是情理之中。

    “别想太多,今天先早些休息吧,此事需从长计议,我还要与杨太尉等人沟通一番。”

    ……

    与此同时,刘备也与许久不见的荀彧坐在了一起。时隔近年,这对君臣再见却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进京为尚书令,确实是高升,但当时无疑有着一些放逐的意味在里面。

    刘备担心荀彧反对李澈的那些政令,以至二人发生冲突,故而刻意表,请荀彧进京为尚书令。也就是说,在当时,刘备选择了站在李澈、荀攸、陈群等人那边。

    这一手笔也震慑了其他反对新政的人,就连地位仅次于李澈、荀攸二人的荀彧都被“放逐”,其他人若是再跳,刘备恐怕不会像对荀彧这般用心,一巴掌拍死才是常规做法。

    虽然坚信自己做的没错,但再见这位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左膀右臂,刘备心中还是有些惭愧,世事难两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新政关乎未来,万万不可出现差错。

    “芳兰生门,不得不移。”

    荀彧拿杯子的手一顿,淡然道:“大王过誉了,彧一介愚夫,算什么芳兰?艾草罢了。”

    一点小情绪罢了,刘备笑了笑,并不在意,只是笑道:“明远回邺城后曾责备孤,认为孤不该把文若送到雒阳来当官。他认为文若天纵英才,只是一时拗不过弯来,若能坐下来沟通一番,未必没有两全之法。孤之作为,倒是让君臣凭添嫌隙了。”

    荀彧微微蹙眉,清雅的声音有些疑惑:“……卫将军果真如此说?”

    “文若不信?以为孤刻意美化李明远?这种小伎俩,孤还不屑为之。”刘备故作不悦:“原来在文若心里,李明远是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爱打击报复之人?”

    荀彧认真点了点头,赞同道:“臣确实没想到,臣观往昔之事,卫将军从来不吝于对阻挡新政之人痛下狠手,颇有战国变法强臣之风。没想到对于臣,卫将军竟这般高看,倒是让臣受宠若惊。”

    “这就是未曾交流的坏处啊。”刘备感叹道:“若你与他见过一面,你就会明白了,他根本做不了卫鞅、吴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