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意经营,围绕着相府还是聚拢了一批不关注政坛争执的官吏,是邺城政坛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今荀攸将相府尽数相托,可谓是下了血本。李澈可以借着相府之力,配合自己那万人之上的官爵,足以碾压一切反对派。

    也可以借鸡生蛋,借由相府势力招揽自己的班底,很快便可以形成一支新的政治势力。

    至少如今绝不能将李澈再视为没有班底的光杆将军。

    审配震怒之处正在于此,政治羽翼不比其他,莫说这等非亲之人,便是亲生父子,也非得是一方将亡,临死前才会进行交接。

    因为这玩意儿没有忠心保障,也没有什么忠诚度量化,你将它“借”出去,很可能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即便审配对族人优渥至极,堪称有求必应,也绝不会随便将自己的政治势力交给族人来使用。而荀攸却做到了,将自己的属下打包借给了李澈,甚至还特意交代要绝对配合,简直是不可思议。

    审离组织了一下措辞,酝酿了一下语气,小心翼翼的道“兄长,看来这卫将军来者不善啊。而且这背后会不会还有荀相的手笔”

    审配抿紧嘴唇,他也不能妄下决断。此前邺城内争执都城之事,荀攸可是一直作壁上观,从来没有下场过。

    李澈提出双都制,是否和荀攸通过气雒阳的尚书令荀彧知不知道这一点若他们一清二楚,那此事简直可以说成了定局。

    三位巨擘联手,除非沮授和他站在一起反对,否则绝无可能挡住。

    审配并不关心都城设在哪,选长安也只是认为雒阳近些年遭难太重,不适合为都城。若最后刘备选择雒阳,他也不会太过激烈的反对。

    但双都制在他看来简直是个笑话,周王朝设洛邑空耗钱财,在西周时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更何况李澈还准备让朝廷时时往来两地,更是天大的笑话。

    朝廷乃一国根本,树挪根则死,朝廷又岂能随便移动国家威严何在更别说这之中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朝廷迁徙不比急行军,两地往来至少要月余时间,这段时间里,各地奏折之类的东西难道都要积压还是派人追着队伍跑

    天子尊贵无比,在深宫是对他的保护,若是时常往来两地,岂不是给人刺杀的机会审配随随便便就能想到几种最坏的可能性,例如司隶校尉和京兆尹准备叛乱,轻易便可将天子与朝廷阻截在途中。

    那黄口小儿当真想过这些问题莫非当国家大事是儿戏

    审配愈想愈是咬牙切齿,甚至发散思维想到了青州的状况,李澈执政青州年余,青州恐怕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竟然还欺瞒大王,当真是罪无可恕

    “一国岂能有二都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岂能让天子时时出宫即便拼的这身印绶衣袍不要,吾也必要劝谏大王,绝不能让佞臣得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