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强硬,不懂什么叫变通,且由他去吧。”

    “可审别驾为何不能低头看看自己脚下和背后”

    钟繇的话若有所指,沮授却不置可否“由他去吧,不给点教训,他清醒不了。”

    众人心思各异之时,李澈与陈群慢悠悠的晃进了魏王宫,瞅了瞅这与当年州牧府相比没什么大变化的魏王宫,李澈呵呵笑道“看来大王并不准备在邺城待多久。”

    陈群抚须道“邺城并不适合作为都城,既承汉统,都城还是长安或者雒阳为好。”

    “依我个人而言,倒是更喜欢长安啊,离西域近些。”

    “若大王有意西域,自然以长安为佳。关中沃野千里,险塞难攻,但控制关东也稍显困难,不及雒阳方便,如何取舍也决定了未来的方向。”

    李澈耸耸肩“选择太难做,那两个都要,如何”

    陈群愕然,诧异道“君侯当真敢想啊,同时维持两个都城,且不论何为中心,单是两套朝廷的靡费之巨,便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三代虽有陪都,却只流于形势,想必并非君侯所愿。”

    陪都起源颇早,依史书记载,早在炎黄时期便有设置“别都”的记载,及至西周,周武王营造洛邑以为陪都,并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最终也只是成了平王东迁的去处。

    设置陪都,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当王朝疆域过大的时候,朝廷便需要以陪都来扩大权力的辐射面积,以便有效掌控疆域。

    秦与西汉并无陪都,而对于东汉王朝而言,长安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陪都,毕竟东汉历代帝王虽常常驾幸长安,但也只是为了祭祀前汉帝陵,同时让长安宫殿沾沾人气,并没有将其打造成另一个政治中心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陪都当是起自唐朝,唐以长安与洛阳为二都,在唐高宗时期,整个朝廷都会随着君王不时往返于两都之间,以便更好的控制关中与关东。

    那是大唐盛世的象征,是以大唐国力供养才能做到的奢靡行为。对于李澈而言,较之于后来明朝的两京制,他自然更喜欢这样的制度。毕竟明朝的应天府天高皇帝远,南京朝廷并没有对控制地方起到多大的作用。

    当地官员反倒是与江南世家沆瀣一气,藏污纳垢,白白耗费大量国库银子养出一堆蛀虫。

    “不需要两套朝廷。”李澈谈兴一起,笑道“在雒阳与长安之间修出一条大道,天子与臣工可以每隔年余时间便换一处地方理政。如今两地之间本就有官道,稍作扩建即可。”

    “耗资靡巨,劳民伤财,想来明远认为有不得不这般做的理由”

    不知不觉两人便到了刘备所在的后殿前,闻声而出的刘备恰好听到了两人交谈的话语,忍不住开口问道。

    见礼之后,李澈微微笑道“大王若只想维持现状,那自然是不必如此。但若要将大汉的影响力播撒到更远的西方,同时掌控好关东地区,建立一个远迈历代先皇的强汉,那便不得不如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