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汤与细作(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r />
    亲信脊背发寒,连忙道“属下这就交代下去。”

    程昱轻抬右手示意他停下,蹙眉问道“慢着暗子是否埋进去了”

    “按照您的意思,一共埋了五十三名暗子,已有六人成为流民中的小头目。”

    程昱轻轻颔首“很好,接下来就尽人事,听天命了。”

    王朝末年,遍布天下的流民便是这时代大厦将倾的缩影。

    流民的来源很复杂,或是自耕农遭地主豪强迫害而丧失土地,甚至险些性命不保,不得不举家逃亡;或是遭逢战乱被洗劫的民众,其中有平民,亦有曾经显赫的豪强地主士族;或是饥荒降临,颗粒无收,当地百姓不得不迁徙以寻活路。

    任何时期都有流民,而一个政权若处于盛世,则会想尽办法减少流民的形成。盖因为流民是极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难以管束,无牵无挂,所到之处会造成社会的动乱,会给当地政权带来各种压力。一个不慎,这些已经走投无路的流民便会化身匪寇乃至叛军。

    是以盛世王朝会对流民施以救济,以政府的力量来帮助流民度过难关,使他们不至于走投无路。毕竟对于很多民众来说,有一口粥喝,还能活下去,就已经够了。

    可在这东汉末年,中央朝廷都动乱不堪的时候,郡县的库存想要救济流民简直难如登天。近段时间各大诸侯基本形成稳定格局后情况才稍有好转,以州为单位来救济,还算力所能及。

    而兖州虽不比冀州,但曹操募流民开屯田,收拢流散匪寇的举动很是吸引了不少人,诸多流民自发的向兖州聚集,希望能够有一片安身之地。

    东阿附近本没有这么多流民,但关羽率军进攻,一路上还是有不少人不信任魏军,不想卷入战火,故只能逃亡至此。

    只是程昱突下杀手,东阿附近聚集的流民顿时陷入混乱,本就是群龙无首,再被骑兵驱赶,自然的开始往魏军大营的方向逃窜。

    遥遥看着远方的滚滚烟尘,荀攸叹道“这也是我军还不宜大举南下的缘由所在啊。魏王仁政大德尚未万民皆知,虽举义旗伐无道,终究是难以取信于百姓。将军此行虽然严肃军纪,堪称秋毫无犯,却仍有这么多百姓流离失所啊。”

    秋风卷过,关羽珍爱的长髯飘散,他却毫无所觉,只是怔怔看着远方,良久叹息道“荀相教训的是,关某一心建功立业,竟忘了当年随大王起兵的初心。昔日痛骂朝廷无道,关某如今所为却又是重蹈覆辙,愧对大王。”

    荀攸欣慰的点点头,安慰道“将军也不必太过自责,仁政并非嘴上说说,非得是德行播于四海,才能让万民信服。

    魏王于冀州施政已有二载,再有一到两年,天下人会知道何为仁主。而将军此行秋毫无犯,程昱却残暴不仁,来日再战,民心必归我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