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关于三国里陶谦让徐州的历史,后世有不少人分析这是徐州大姓们选中了刘备,所以逼迫陶谦乃至捏造遗嘱的结果。

    理由当然是因为三国志记载的陶谦遗嘱是在病笃之时对别驾糜竺一人所言。而糜竺后来与刘备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

    这种基于史实做出的合理推断虽然未必为真,但也有很大的参考性。例如糜竺、陈登等人对刘备的看法,以及陶谦对刘备的看法是否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

    如果说臧霸是陶谦藉以安定徐州的军事支柱,那糜竺等大姓则是陶谦强大政治力量,是他们鼎力支持,才让陶谦能够掌控住徐州。

    当这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时,出身士人阶层的陶谦会选择世家大姓一方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只是师出当有名,任谁也知道陶谦当年肃清徐州离不开泰山众这柄利刃,若是随随便便卸磨杀驴,且不说能不能打赢,单说名声上的妨碍便足以让陶谦有所迟疑。

    曹操东进,既是危险亦是机遇,那讨贼檄文虽然指责陶谦剿匪不力,但又把泰山众打成了匪寇,若是运作得当,陶谦未必不能趁此机会彻底解决这个祸患。

    再说了,如今泰山众正抵在第一线,消耗巨大,客观上也降低了陶谦插刀的难度。

    “他是想试探,试探我的态度。想知道我会不会默许他的作为,或者说我会不会帮他。”李澈肯定的说道。

    话音方落,还未待吕玲绮发问,忽的听见外面渐起嘈杂之音,李澈蹙眉问道“外间何事惊慌”

    不多时便传来太史慈的声音“回禀君侯,是城中走水,卑职恐有歹人作乱,故下令护卫严加戒备。”

    推开殿门,李澈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极目所见,天边仿佛被染成了红色,隐隐可见火光冲天。这般大火,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一般的“走水”能够造成的,也难怪太史慈下令防备。

    见李澈走了出来,太史慈连忙道“君侯,还请回殿中安坐,外间之事卑职会处理好的。”

    “可有查明原因”

    太史慈沉声道“暂不知缘由,只是似乎起火之地在我军屯驻点左近。”

    “唔看来是有人坐不住了,这把火很有趣啊,是警告,还是离间”李澈摸了摸胡子,转而问道“可有百姓受殃及”

    太史慈一愣,似乎没想到李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想了想后认真道“昨日卑职随琅琊王家令一道看过,驻所左近无有百姓,当是无事。”

    李澈轻轻颔首,下令道“分出五十人出王宫去看看,尽快把火扑灭,勿要损伤百姓。若有财物受损者,青州牧府出金补偿。”

    “诺”太史慈肃然应是,随后又诧异道“君侯这里是徐州,您”

    李澈摆摆手,淡然道“格局放大一些,心胸放宽广一些,若是斤斤计较,那格局也不过仅在一州罢了。此时不是吾民,未来未必不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