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里,刘备脱口而出问道“文若又是如何看明远的”

    很敏感的问题,一人是如今冀州的大管家,冀州政务二把手;另一人是青州的一号人物,元从重臣。不管如何评价,似乎都有些不妥,是以刘备话一出口便有些悔意,但隐隐中还是很想搞明白这个重要的问题。

    看着刘备三分期待的眼神,荀彧默然半晌,反问道“明公又是如何看待灵寿侯的”

    “我看不明白。”刘备坦然道“他曾经和我诉说过他的理想,但很多事我听不明白,我唯一能肯定的一点是,他没有野心,没有对权力的野心。或者说如果不是被逼迫至此,他根本不会走上这条路。他更喜欢子时睡觉午时起,而不是亥时入眠丑时醒。

    他并不像一名儒门弟子,心中甚至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想法,与这世间,与天下人都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仿佛仿佛来自世外。”

    这是刘备第一次如此倾诉自己对李澈的看法,或许也是希望荀彧能给出一些特别的建议,毕竟唯有二荀,是李澈特别叮咛过的人物。

    荀彧心情却有些复杂,当刘备话一出口他便明白了,不管怎么与李澈争斗,至少在刘备这边,他是永远都无法胜利的。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高祖会忌惮萧何,会忌惮韩信,但却不会忌惮张良。

    “世间没有无欲无求之人。”想了想,荀彧还是把这句话说了出来,既是出于对主君的提醒,也想知道刘备为何会这般相信李澈不求名利。

    刘备欣然笑道“当然,只是人和人所求是不同的。平民农耕夫妇,所求乃是风调雨顺,家庭和睦;豪强地主之家,所求乃是金银铜铁之物,绫罗绸缎之属;至于世宦贵戚,则是求一个功名利禄,乃至于青史留名。

    明远所求与我们不同,若要细论,他更像那几百年前的诸子百家一般,求的是更高更远,脱离世俗之事。相对于我而言,那与无欲无求也没什么分别。”

    刘备面带微笑,似乎很是高兴,荀彧却感到一阵无力。刘备看的很明白,也太明白,李澈所求或许确实与刘备没有冲突,但观其行事,与世宦贵戚的发展之间却是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而且刘备显然并不想为了拉拢世宦贵戚而放弃他,说到底,还是势力中的世家势力太过弱小,并不足以让刘备为之忌惮让步。

    当本土的冀州势力都对此各执己见之时,外来的颍川派也没什么办法能奈何李澈。更何况如今颍川派中的另两名头面人物还很欣赏李澈。

    见荀彧默然,刘备又悠悠道“不知文若可愿听吾一句劝”

    荀彧一怔,拱手道“明公但讲无妨。”

    “明远并非如吴起、商君一般的人物,他骨子里也没有这般激进的性格。这也是公达、元皓他们坐视的原因所在。文若是大才,想必百家学说皆烂熟于心,当知这天下没有万世不易之事,一名温和的改良者,应该比激进的变法者要好得多吧

    你与明远尚未深谈,彼此互生间隙实属无谓之举,若有机会畅谈,或许文若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至少在我看来世祖皇帝的路,恐怕是有些错了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