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如诸葛亮、荀攸这些旷世奇才,他们生平便不治经典,而是诸子百家无一不读,取其能用者为之。

    荀攸便是抱着这种想法去翻阅了氾胜之十八篇,只是其对农事确实不大有兴趣,故而没有深究。

    刘备叹道“能首倡三辅种麦成功,足可见此人确实精擅农事,不想赵氏竟有如此藏书,惜乎其不能用。”

    李澈颔首道“目前来看,这氾胜之十八篇中不少记载都符合老农的经验,至于一些特别的方法,还有待今年实验。是以澈并没有全面推广开来,毕竟农为国本,若不先进行试点种植,一旦大范围出错,那影响太大了。”

    “易曰君子以作事谋始,明远审慎而行、事细而明,处事谋定万全,已然政务通透,让备刮目相看啊。”

    两个月前刚上任时,李澈处事手法还很青涩稚嫩,经常搞得自己手忙脚乱。而如今却井井有条的完成了打压大族,放奴归田的政策,也难怪刘备惊叹。

    李澈耸耸肩,谨慎也有谨慎的好处,由于担心搞出乱子,每做出一个决定,他都会苦思冥想,而随着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多,他也感觉自己的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想了想,李澈问道“易阳长必然会被拿下,只是他这空缺又该如何如今情势紧张,一县长时间没有县君,难免会出差错。”

    刘备环视了一圈,苦笑道“在座就这几位,我们确实没有人手去掌管易阳了。”

    荀攸抽了抽嘴角,无语道“相君,县长的任命要经过朝廷,大将军能同意襄阳长已经很不错了,若易阳长再出自我们之中,朝廷上下都会反对的。”

    几人面面相觑,才想起来其实自己这边是没有县长任命之权的,全靠何进给面子,但何进也不可能同意一国之中半数以上的县君都是国相亲信,这无关信任,而是特定的潜规则。

    “没有哪位国相或者太守能把下辖的县君都换成自己的亲信,掌控一地也不需要如此麻烦。相君大可与易阳本地想弃暗投明的大族商谈,只要能得到这些大族的支持,便能对新县长加以制衡。”

    荀攸揉着眉头,按理说这是常识,可刘备来到赵国后,就没按照常识走,过于急切的想控制住赵国,是会让朝廷不满的。

    刘备有些尴尬的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备会通过邯郸大族来联系易阳的大族,想来他们之间应该颇多姻亲关系,也好过贸然上门。”

    李澈提议道“倒不如让督邮带信,顺便让督邮好好查探一下,分清楚哪些大族可以联络,哪些应该好好整治。相君亲去,容易助长这些人的骄纵之心,也会让易阳长警觉。”

    刘备欣然点头“如此甚好,虽然颇为厌恶督邮,但如今看来,还真离不开他们。”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前汉成帝时,轻车使者氾胜之督三辅种麦,而关中遂穰。澈觅得氾胜之十八篇,以其传诸邯郸民众,再创曲辕犁,教化农耕,而邯郸遂丰。

    汉记李澈列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