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海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番后,便请来了郑芝龙在福州的谈判代表王忠孝,向其通报了朝廷的旨意,并附上了一份招抚条件,请其传回大员。

    得知明皇批准了招抚,王忠孝亦是非常高兴,一年多的接洽终于有了结果,虽然熊文灿给出的条件非常之苛刻,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既然明皇准了招抚,那就不怕卖不上一个好价钱。

    不敢怠慢,当日,王忠孝便将这一消息发回了大员。

    五日后,大员魅港,郑芝龙得到明皇准予招抚的消息后,便将郑芝凤、郑芝虎等人招来商议。

    “哥哥,明皇还是不错,明白咱哥几个的一片报国之心,但这老熊忒不是东西,竟然还想让咱们弟兄拆分,你看看这招抚条件,一点诚意也没有。”

    郑芝虎一点就着的脾气,看了熊文灿的招抚条件顿时火冒三丈。

    “二哥莫急嘛,熊文灿也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罢了,我们开自己的条件,自不必理他。”

    相比于老二郑芝虎,四弟郑芝凤就镇静的多。

    “四弟说的是,这只是常见的伎俩罢了,咱们开自己的条件就行,特别是手下弟兄拆分之策绝对不能答应。”

    郑芝龙逐条分析着熊文灿的招抚条件,

    “咱们弟兄今日能让朝廷招抚,全凭这数万将士,数百条战船,一旦被朝廷拆分打散,那咱们弟兄是死是活就只能全凭朝廷的了。”

    郑芝龙三兄弟针对熊文灿一条条的驳斥中,慢慢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福建与大员之间,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中,两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而在这期间,朱由检却忙里偷闲,去了一趟天津卫。

    天津府城始建于永乐二年,初为卫所,后随着朱棣将都城迁至北京,天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方一座重镇。

    但由于永乐之后,明朝海贸不畅,天津只是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的,他的海运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而朱由检此次出巡天津,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开发天津的海运潜力,为下一步开埠做准备。

    天津是北方唯一一座兼着海运和运河的城市,海运物资上岸后,西可至京畿山陕,南可沿运河运抵山东河南,贸易地位极其重要。

    根据朱由检对历史的了解,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间,北方天灾不断,若不能源源不断的将南方乃至南洋的粮食运到北方,朱由检也不能保证不会再爆发民变。

    朱由检急于招抚郑芝龙,目的之一就是要拓展粮食的进口渠道。

    虽然这可能会花不少银子,但朱由检对大明的丝绸瓷器有着绝对的信心,饶是弱如历史上的晚清,保持贸易顺差都没有问题。

    而且朱由检的西山轻工业工厂已经动工了,若是白糖、玻璃、棉毛纺织研制成功,用附加值高的工业品去换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这笔买卖怎么也不会赔的。

    除此之外,天津港口地处渤海湾内,渤海北岸便是金国腹地,深谙后世海权主义的朱由检,自然不放弃如此便利打击金国的方式。

    若是有一支北海舰队,便可以沿着辽东广阔的海岸线肆意骚扰金国,而且一旦战事不利,还可以从海路迅速撤退。

    民政、军政、海贸,天津承担着如此多的任务,也不枉朱由检要亲自考察一番。

    但一番考察之后,朱由检雄心勃勃的出海计划,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