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临长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并不是说无天真的无敌,此方世界能治无天的神佛不少。

    只不过人家都懒得出手。

    知道这是西方教的家务事。

    没人想惹一身骚气。

    花花轿子人人抬,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大家都是场面上的神佛,互相给面儿就完事了。

    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何必跟对方过不去。

    无天在很多大佬的眼中,不过是个注定要被玩弄,可怜的魔头罢了。

    当然,你要搞出点新花样来,大家也乐得一看,毕竟演化一方世界,就是为了规避原先所有的错误,有新东西出现,才有机会改变原先的错误。

    天庭一股脑儿的都被无天端了,冥界也一样都被无天给端了,那又如何?

    给你三十三年,让你玩个痛快。

    要是真能折腾出点样子来,说不定便有大佬出手支持一下子。

    但无天着实是不争气,掌控三界三十三年,也没有实现他的梦想。

    如今,陆凤秋来了,他来睡服无天,哦,不对,是说服无天,将无天引渡。

    本来陆凤秋成就大罗道果之后,可以不用本身进入此方天地,用身外化身之法即可。

    但陆凤秋却是没有这么做,他还是和原来一般用本尊进入此方天地。

    待人以诚,不用本尊来见无天。

    无天又岂能被他轻易说动。

    无天虽然是个魔头,但却是个有理想的魔头。

    这样的魔头,自然是要和他谈理想,谈人生,以诚相待,才有机会。

    这个任务让陆凤秋感到期待感十足。

    不同于以法力降魔,以法力除魔,习惯了用法力碾压一切敌,倒有些让陆凤秋乏味。

    这回来到此方世界,还有些挑战性。

    不过,这一遭,他注定是要搅乱如来的某些算计。

    想到此处,陆凤秋微微一笑,将《先天方圆图》给收了,大步流星的走出了玉泉观。

    ……

    南瞻部洲,东土大唐,长安城。

    一座茶楼之上,陆凤秋正在慢慢品味着这大唐风华。

    人间皆苦,有此盛世不易。

    自从陆凤秋修为境界越发的高深之后,就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领略人间疾苦。

    站的太高,注定不能看清楚这尘世间的一切。

    他转世重修,本来从尘世间来,如今虽然已经能高入云端,高高在上。

    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落下云间,再来体味一番人间众生相。

    不同的阶段,得到的感悟也是不同的。

    这也是一种修行,历经尘世千帆,唯我本心不改。

    茶楼中熙熙攘攘,到处都是人声鼎沸。

    日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完毕,刚刚回到长安城,引起了长安城百姓极大的兴趣,街头巷尾都是在讨论唐僧师徒之事。

    “据说,那玄奘师师徒四人回到长安之时,乃是乘云而归!“

    “有金甲神将护法!已然是成佛成菩萨!”

    “在那金銮殿上,陛下宴请玄奘师师徒,听说那玄奘师的二徒弟是个猪精,猪头人身,甚是吓人,一顿饭能吃好几担粮食!“

    “要不说玄奘师佛法精深呢,若不是佛法精深,又岂能将这等妖怪收做徒弟!”

    “是极,是极。”

    陆凤秋在一旁听着,嘴角微微泛起一丝笑意。

    这时,跑堂的茶倌儿来给陆凤秋添茶,还不忘和陆凤秋多白话两句。

    “这位道长,您听听,这玄奘师是不是厉害的很。”

    “我还听说,那玄奘师的大徒弟是一只老猴精,会腾云驾雾,厉害的紧。”

    陆凤秋从袖管中多掏了散碎银子,放在桌上。

    茶倌儿一看,眉开眼笑道“哎吆,道长,瞧您这范儿,一定是得道高人。”

    陆凤秋老神在在的说道“茶倌儿,弘福寺在哪个方位。”

    茶倌儿一听,当即给陆凤秋指路。

    “您呐,出了门右拐,过两条街,再右拐,再过两条街,然后就能看到弘福寺了。”

    陆凤秋笑了笑,起身离去。

    茶倌儿热情洋溢的道“道长,您慢走,下次再来!”

    ……

    唐僧四人取经回到长安之后,唐僧便在弘福寺翻译经书。

    陆凤秋之所以要到弘福寺来,自然是为了传道而来。

    如何传道,自然不能是空口白话,找个山头,收两个徒弟完事儿。

    而是要正大光明,打响名气,然后愿者上钩。

    唐僧师徒刚刚回到长安,风头正盛,此时,正好借他们师徒的风头一用。

    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经书,只是为了让东土大唐有情众生不再于这人世苦海沉沦。

    让这人间的众生不再饱受冤魂的骚扰,用这大乘佛经普渡冤魂。

    唐僧慈悲心肠,悲天悯人不假。

    但是经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虽然将经书取回来了,但他人却是去灵山享福去了。

    所以,他虽然取得真经,这世间依旧没有什么改变。

    ……

    弘福寺,藏经阁中。

    一个浓眉大眼的光头和尚,正在和一众僧人翻译着经书。

    他生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披佛衣袈裟,气度不凡,一看就是大德高僧。

    他便是大唐御弟,唐玄奘。

    “玄奘师兄,此处该如何译?“

    一个身着灰衣的老僧坐于玄奘的左侧,手持一卷经书,正在朝着玄奘询问其中真意。

    玄奘见状,仔细一瞅,然后道“言十种障者,一无物相障,二有物相障,三非有似有相障,四谤相障,五一有相障,六异有相障,七实有相障,八异异相障,九如名义相障,十如义名相障,此之十障障于般若。“

    一旁有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僧人问道“师叔,此经真意何在?”

    玄奘闻言,正要开口作答。

    此时,门外传来一句清音。

    “此经真意皆在性空假有四字之中。“

    “正所谓人无我、法无我。”

    那年轻僧人闻言,忍不住回道“那何为性空?何为假有?”

    清音又从门外传来。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自性,故称为“性空”。“

    “但“性空”并非虚无,虚假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虚假的现象就称作“假有”。”

    ““性空”和“假有”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获得般若智慧,才能在观察事物时,不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才能摆脱世俗认识的束缚,把握佛教真谛,达到觉悟的境界。”

    那年轻僧人听到这里,不禁目露沉思之色。

    本来坐在蒲团之上的玄奘脸上则泛起好奇与欣喜之色,当即起身道“不知是哪位大僧到此!”

    这时,一道身影从门外走了进来,顿时引得一众僧人目瞪口呆!

    zhutianzhidao0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