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圣人“陆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大乾王朝的第六十个年头,很快就过去了。

    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

    眼看着就马上要步入大乾王朝的第六十一个年头。

    这大半年间,大乾并不太平。

    不单单是因为中州之乱,更因为大乾出了一个青云道。

    出了一个令百圣朝拜的圣人“陆子”。

    这一年,天下道门局势大变。

    青云道后来居上,成为天下间的第一道门。

    不需要乾帝杨盘的册封,一卷南华经,让诸子百圣认可了青云子的地位。

    即便是乾帝杨盘也无法将这种事给掩盖。

    虽然乾帝杨盘并不希望有圣人出现,毕竟圣人的地位比他这个帝皇还要高。

    哪个皇帝也不希望自己的脑袋上面多出一个圣人。

    但青云子的实力深不可测。

    乾帝并不敢去捋其锋芒。

    甚至,乾帝还不得不将青云道正式册封为大乾四大道门之一。

    诸子百圣都得朝拜的人,一个当世圣贤开创的道门,如果乾帝杨盘视而不见,不给予足够的尊重,那便是说明他心胸狭窄,不具备王者胸襟,会让天下人质疑。

    让世人更为惊讶的是,青云子不禁作出了南华经这样的无上经典。

    还陆续推出了数十本经典名篇。

    诸如清净经、关尹子、冲虚经、阴符经等等名篇。

    这大半年来,天下的道门中人,可谓是大饱眼福,谁都知道道门之中出了一个五百年都难出的“陆子”。

    虽然“陆子”曾言,这些道家经典非是他所作,而是来自道家先贤,但任谁只会觉得这是“陆子”的自谦之言。

    如今不仅仅是大乾,便是云蒙、火罗、神风等等诸国之中,也尽数有了这些经典的流传。

    但凡是修道修仙的,都会看上一看这等道家经典名篇。

    天下之人,三教九流,都以能读南华经为豪。

    就连那些平日里隐藏在那些名山大川之中的隐士,修真之士,也都会来到世俗之中,买上一本南华经,参详其中的道理。

    毕竟这南华经可是被誉为炼气之法一道的无上秘典。

    而随着诸多道家经典的流传,而今天下间,修行炼气之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青云道之上,更是鼎盛不已,前来朝拜圣贤之人,不知凡几。

    南华经一出,给炼气之法奠定了根基,天下至此由两大修炼体系,逐渐变更为三大修炼体系。

    大乾皇宫之中,乾帝杨盘手拿着南华经正在仔细参详。

    这大半年来,乾帝杨盘几乎是每隔上几日都会翻看一下这南华经,在他的桌案上,还放着好几本陆凤秋默写的道家经典。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源于道。”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内圣外王谈何容易,谈何容易啊“

    乾帝嘴中念叨着这一句话,脸上露出莫名之色。

    这南华经中不仅有道家至理,还有治国之言。

    这也是他时常翻看的原因。

    这其中最让他心仪的便是这一句“内圣外王”

    但想要做到内圣外王是何其之难也

    大乾周边有云蒙、火罗这样的强国。

    大乾虽然为天朝上国,但依旧曾被云蒙国铁骑打到了家门口。

    没有强大的实力,还是勿要谈这”内圣外王“

    过了许久,乾帝杨盘站起身来,朝着殿外走去,他看着那夜空之中的星辰,轻声说道“玄机啊,玄机,希望你早日归来。”

    玉京城外的玉龙山上,玉京观中。

    此时,以方仙道宗主萧黯然为首的数十名方仙道士正在围着一个留着短寸头发,穿着宽松锦袍的年轻贵气男子。

    以萧黯然的身份,看起来也对这年轻男子毕恭毕敬。

    这年轻男子不是旁人,正是冠军侯杨安。

    冠军侯杨安是大乾皇帝杨盘与闻香教圣女前世所生,天生气运惊人。

    实则是天外天的不朽神王依照领袖的儿子“气王虚无一”塑造的一个畸形人。

    冠军侯此人拥有极强的占有,是不朽神王试图控制大千世界的一个棋子。

    眼下的冠军侯正是大胜归来,刚刚回到玉京城。

    一个月前,乾帝派萧黯然和正一道的张伯恒前往海外相助冠军侯夺取乾坤布袋,但是却被洪易摘了桃子。

    冠军侯翻看着手中的那本南华经,眼中露出淡漠之意,他沉声说道“萧宗主,如今天下都在传扬这青云子的圣名。”

    “你和这青云子相交甚笃,你觉得此人如何”

    萧黯然闻言,颇为恭敬的说道“不瞒侯爷,青云子道兄的确是五百年难出的圣贤大才,我亦是深感敬佩。”

    冠军侯听了,却是将南华经丢在一旁,道“开创了第三大修炼体系的当世圣贤,想不到我只是一年不在京中,就出了这样的人物。”

    冠军侯的话在此刻戛然而止,他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冷笑了起来。

    西山,青云峰。

    陆凤秋坐在青云峰上最高处的观云石上,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

    从观云台上望去,陆凤秋的目光可以看到很远很远。

    只见那青云峰脚下,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道逐级而上,山涧流水从上而下川流不息,阵阵山风透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风声、雨声、流水声混合起来,仿佛是天籁之音。

    人间仙境莫过于此。

    陆凤秋已经在这观云台上坐了七天七夜,自从写出南华经之后,他便没有再默写其他经典。

    而是着手先将青云道发展一番,这大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如今青云道可谓是声名赫赫,天下有名,已然成为天下间的第七大圣地。

    东来西去,南来北往,四峰的工程已经完全结束。

    五峰大大小小的殿堂共有三百六十座,殿宇宏丽,景色幽雅,殿内全用道教图案装饰。

    陆凤秋也在五峰之间摆下了奇门大阵,一旦大阵开启,等闲人进不来。

    如今青云道弟子上万,外门弟子便有八千之众,内门弟子一千五,真传弟子五百有余,真传之上还有青云九子。

    五峰都是人声鼎沸,兴旺至极。

    面对滔滔堂皇大势和他强大的力量,即便是乾帝杨盘,也不敢做什么小动作。

    而这大半年间,也发生了少许事情,不过都被陆凤秋以雷霆手段给镇压。

    诸子世家的那些人,也不敢再造次。

    但有人还没有出现。

    比如,太上道梦神机,还有那天外天的不朽神王。

    而眼下,也是时候将万经之王道德经给默写出来了。

    道德经一出,青云道的声威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