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外出从军历练,说不定会更快突破!

    早日堪比武圣!

    “不错,靖海军现在的大统领是颜少保颜由之的儿子颜震,他和我当年并肩剿灭黄鹤山水泊十二连环坞数千水匪,是我的生死之交。”

    “眼下南方海上,盗寇为患,正是立功的好时候,你若是前去,我修书一封给他,他应该会给你安排一个百人都头的职位。”

    玉亲王杨乾看着洪易,慢条斯理的说道。

    洪易闻言,当即点头。

    玉亲王又道“对了,我有个事一直想问你,但近来事务繁多,也就一直耽搁着没来及问。”

    洪易疑惑道“王爷有何事要问我?”

    玉亲王道“我听说你曾经去过青云峰想要拜青云子为师,不过青云子却是没有收你入门,不知这青云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没有可能支持我?”

    洪易闻言,不禁有些诧异的看向玉亲王。

    “王爷想要拉拢青云子?”

    玉亲王微微颔首,道“人仙巅峰的超绝大高手,可以和太上道梦神机比肩的存在,这样的人物,若是能支持我,那我的胜算就会高上太多,太多。”

    洪易闻言,略微沉吟,然后说道“依我之见,青云子此人虽然看起来和善,但内里却是一个极度自傲的人物。”

    玉亲王道”哦?洪易和那青云子接触过,你觉得如果本王去求见青云子,许以重诺,你觉得他会答应相助本王吗?“

    洪易微微摇头道“实不相瞒,我也不知道,青云子此人深不可测,想法更是天马行空,我虽然和他有过数面之缘,但根本猜测不出他的想法。”

    “王爷可知当日我前往青云峰上拜师,青云子对我提了什么样的要求吗?”

    玉亲王闻言,颇为感兴趣的说道“说说看?”

    洪易慢悠悠的说道“他让我削肉还父!”

    “什么?削肉还父?”

    饶是以玉亲王的涵养城府,听到这四个字依旧是有些吃惊。

    “那洪易你肯定是没有答应了。”

    玉亲王说道。

    “没错,我若削肉还父,便是自断武道根基,还谈何从军入伍,建立军功。”

    “我想要为我母亲挣得封号,必须得练武!”

    “我若削肉还父,即便不死,也只能修神魂之道,只能希冀于成就鬼仙。”

    “但那决然不是我想要走的路。”

    洪易沉声说道。

    “那这青云子的确是过分了。”

    玉亲王轻声说道。

    洪易道“所以我才说我根本猜不到他的想法,而且我如今炼气有成,武道之境界已经堪比”练髓”境界的武道大宗师。“

    “什么?洪易你已经这么厉害了!”

    “难道这青云子传下的炼气之法真的这么厉害?”

    玉亲王又是诧异道。

    “没错,这炼气之法的确神异,那青云子不知已经到了何等境界,这等性命双修之法,若是能修炼到极致,未必不能超脱长生。”

    洪易微微颔首道。

    玉亲王闻言,不禁说道“如果按洪易你这么说的话,本王还真不应该去找这位青云子。”

    洪易却是摇头道“如果王爷想试试的话,倒也未尝不可,虽然未必会成功,但若是能取得青云子的好感,将来对王爷也是有着很大好处的。”

    玉亲王闻言,沉吟道“容我再思量一番,毕竟这青云子光明正大的废掉了武温候,若是我公然前往青云峰,恐怕会被人看在眼中。”

    洪易道“王爷定夺便是,如果利大于弊,王爷便值得走一趟。”

    玉亲王听了,笑了笑,道“此事暂且不谈,倒是洪易你这次去南方,可要多加小心,南方的形势可是复杂的很。”

    洪易闻言,只说道“多谢王爷提点,我自然明白南方七省的形势复杂,不过形势越是复杂,对我来说便越是有利。”

    玉亲王道“哦?这是为何?”

    洪易道“浑水才好摸鱼,而且南方七大行省,那是赵家的地盘,更是太子的地盘。我若想要为母亲报仇,就得看看赵家的势力在南方有多么大,有多么的根深蒂固,只有了解清楚敌人的实力,才能有机会将敌人连根拔起!”

    玉亲王闻言,道“既然如此,本王我就修书一封,你拿了之后,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启程,随身带上几个信得过的亲随,也好一路上有个照应。”

    洪易道“多谢王爷!”

    ……

    西山,青云峰。

    陆凤秋正在亭间默写经卷,青云峰的工程已经全部竣工。

    剩下的就是东来峰、西去峰、南来峰、北往峰四峰的建造。

    不过,那些暂时不用他操心。

    他最近在默写道家经典。

    想要将青云道打造成一个圣地,自然要有道家经典为底蕴。

    不懂道家至理,即便是修成了超绝道术,也是徒有其表。

    青云峰上也有一座藏经阁。

    不过眼下,藏经阁中的典籍还不够。

    陆凤秋之所以选择由自己默写这些道家经典。

    主要是为了温故而知新。

    再一次将这些道家经典默写出来,让陆凤秋对于道家的思想便有了新的认识。

    陆凤秋是由浅入深。

    先默写《清静经》、《关尹子》。

    再默写《冲虚经》。

    还有《阴符经》。

    《阴符经》涉及到了天道所执,陆凤秋又从旁加了一些自己的个人注解。

    还有诸多典籍,陆凤秋也一一整理出来。

    但唯独将《南华经》、《道德经》留在了最后。

    因为这些日子陆凤秋默写经典时总能感觉到一股文章精气上涌天际,好似要引动天地间的某些感应。

    陆凤秋便已经明白,在此方天地默写这些从未出现过的道家经典,便犹如是著书立说一般。

    但陆凤秋深知,这些道家经典并非是他所作,这些都是道家先贤集大成之作。

    他怎能窃取这些先贤经典的运道,做那欺世盗名之人。

    所以他便尽力压制那股精气上涌,没有让文章精气上涌天际,风云相聚,引动那些不必要的变化。

    先前的那些经典还好说,凭借陆凤秋的实力也能压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动天地感应。

    但《南华经》、《道德经》便不一样了。

    《南华经》与《道德经》、《周易》合称“三玄”。

    《道德经》更是被誉为万经之王。

    是道家的无上经典。

    即便是他全力压伏,也难以抵挡住文章精气的爆发。

    但《南华经》和《道德经》是道家精髓所在,不能不传。

    不过《周易》陆凤秋却是没有打算传下。

    用不了多久,此方天地之中,洪易便会编纂出《易经》,成为可以媲美中古圣贤的易子。

    洪易编撰的《易经》蕴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卦,还有永恒刹那,至高无上的太极二字,更还蕴含了楚家的六道梵书理论在其中,还有上古各种卦象,太古预测未来的种种神通。

    从某种程度上会和《周易》有重合,但却又更为契合此方天地的道理。

    陆凤秋所知道的《易经》分为三部,分别为《连山》、《归藏》、《周易》。

    如果陆凤秋将他见过的《易经》传下,无异于在断洪易的易子之路。

    陆凤秋不屑于那么去做,也不会去那么去做。

    他之所以让洪易削肉还父,便是想要洪易求一个坦荡。

    当然洪易可能以为是自己在刻意为难他。

    这就是二人所理解的道不同。

    陆凤秋所理解的道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而洪易的道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二者之间虽然只是顺序变化了一下,但却是千差万别。

    道不同不相为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