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关于东南的预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军是有人养的乞丐,厢军是没人养的乞丐,而且厢军本来就只是杂兵,修桥铺路制作兵器建筑城池开垦土地,就是不会打仗。何况江南承平日久,吃空饷情况更严重,我估计纸面上有六千人,实际能有两千就不错了。呵呵,两千人,我这么跟你说吧,要是在野外,两千厢军都挡不住咱们王府五十甲骑一次冲锋。”——赵枢又跟官家申请了三十侍卫,用来保护别院,把王府侍卫凑到五十人。

    “天呐……”竹樱不懂打仗,但想想在杭州老家见过的厢军士兵,确如乞丐一般,恐怕整个杭州都凑不出王府这五十套步人甲。

    “不急,我预测至少要三年后才会有动乱,你让家里慢慢安排,逐步把两浙路的生意转移到北边。就算真有动乱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大不了平乱后再回杭州就是了。”

    “我这就去写信。”竹樱扔下吃了一半的糯米糕跑回房间。

    “浪费……”赵枢手犹豫着伸出去三次,终于还是把竹樱吃剩下的糯米糕拿了过来。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竹樱写完信,打开房门走出来,

    “我刚才吃剩的半块糯米糕呢?”

    ……

    “喂狗了。”赵枢灰溜溜跑回房间。

    赵枢回城第二天,宫中的赏赐到了。

    水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赵枢的卫生条例发挥了作用,因疫病而死的百姓比灾害前预计的少了七成,疫情也很快压制下去,朝野内外欢呼雀跃。官家下旨封赏有功之臣,升官的升官赏钱的赏钱,尤其是左相何执中,他本来身体不好要退休了,硬是撑过这次震灾,又捞了个政绩,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让人奇怪的是,官家没有提到献策的建安郡王府。

    直到赵枢从海州回京,官家才下旨,建安郡王府管事白露献策防疫,活民无算,今上有功必赏,特赐珠钗华服,布匹锦缎……

    皆大欢喜。

    “真小气……”赵枢点了点宫中的赏赐,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丝绸布匹,青铜器,瓷器,漆器,还有给白露量身定做的几件华服……倒是挺全的,然而……

    “才一万多贯,这也太抠门了吧?”

    竹樱看着贪得无厌的赵枢,忍不住白了一眼,

    “你一年俸禄赏赐加起来也才一万多贯,这已经不少了,做人要知足。”

    “呵呵,一纲花石运费就要五千贯。”赵枢讽刺到。

    “要不你找官家再要点?”

    “这已经不少了,做人要知足。”赵枢瞬间改口。

    白露收起几件衣服,然后指挥侍卫把其他东西搬到库房中,赵枢和竹樱回到三进正房。

    “对了竹樱姐,学校的先生找了多少?”赵枢给竹樱倒了杯茶,自己依旧是凉白开。

    “京城最不缺的就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文人,找了十个太学院的,五个书学五个算学,如何?”

    “你办事我放心,明天我就动身去别院,有些东西需要教给他们,然后他们再教给学生。”

    “这次去多久?”

    “那要看看他们需要多久才能学会了,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的吧。”

    “那你把白露带上,让她帮你打理生活。”

    第二天,赵枢难得早起,带着白露去了别院——水灾过后,别院有三十侍卫,所以这次没再带侍卫。

    宿舍和教室都已经建好了,赵枢直接采用上辈子常见的军事化管理,一个四张双人床的八人间,早起跑操,排队去食堂吃饭……

    赵枢在先生们的办公室见到了那五个书学的太学生,

    “小王也不跟各位客气了,大家直奔主题吧,你们都拿到课本了吧?”——赵枢去海州前,已经写好了教材,青铜匠和瓷器匠人已经做出了几千个活字,先把课本印出来了。

    “倒是拿到了,但学生等有些不解之处。”一个太学生拱手道。

    “知道,你们是说文字上的古怪符号吧?那些叫注音符号,是用来标注文字读音的……”赵枢吧啦吧啦地跟五人说起注音符号的作用。

    “你们觉得如何?”谅解完后,赵枢喝了口水问道。

    “郡王的意思是,用这个叫做注音符号的东西,只需要记住四十多个符号及其发音,就可以通过符号的组合来读出所有文字?”其中一个书生很快就理解了注音符号的作用。

    “聪明。”赵枢给他点了个赞。

    “或许……可行?”

    “是否可行,还要你们去试一下,现在我先教给你们这些符号的读音。”

    P.S.本书的金手指开的会很慢,中期会着重描写冷兵器战争对决,前期会借各个主要角色的台词和一些小事件来介绍各种兵器,铠甲以及军阵的应用

    还有,多谢各位的推荐票,话说日更六千是不是太多了,为了感谢各位读者老爷,减到四千如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