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白露进王府,二王巡河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炼铅的匠人,告诉他们铅矿石中还有另一种金属,然后把他们关进大院让他们想办法炼出来——既然明朝人能做,那万万没有工艺难到宋朝人做不了的道理。

    不过再怎么说,做蒸汽机也比普及初中政治容易多了。

    赵枢失望之下,让最靠谱的瓷器匠做了一套零件,组装了一台瓷蒸汽机,唯一能做的是带动一个木扇叶片,组成一个“蒸汽风扇”。

    “闲的,”竹樱如是评价,“你不在屋里烧木炭就不需要风扇。”

    赵枢没跟她一般见识,这的确不实用,也只是他的个人爱好而已,早期蒸汽机实用性远远不如水车。

    赵枢给赵楷解释了一遍蒸汽机的原理,换来的是赵楷摇头一笑。

    短视——这是赵枢对所有不重视工业的古人的评价。

    二人吃完早点,准备出发。

    刚走到王府门口,赵枢便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近百人顶盔掼甲,牵马站在府门外,不知道的肯定以为建安郡王谋反被拿下了。

    理论上赵楷赵枢都可以有一百人的卫队,但赵楷也是今年才出阁开府,所以只安排了少数几个侍卫,而赵枢只要了二十人。

    这次官家让赵楷和赵枢出城,便暂时给两人每人补到了五十人的卫队,门外近百人里有五十人是赵楷的,还有三十个是赵枢的。

    “有必要吗……”赵枢回过神来感叹道。

    “城外大水,说不定有歹人趁灾作乱,带些侍卫还是有必要的。”赵楷解释道。

    “三哥说的对,”赵枢表示同意,

    “邓宽,留五个人看家,你带十五人跟来,再拉两辆车,把步人甲带上。”

    赵枢边吩咐,还让人拿来了自己的宝剑——那是一柄汉式长剑,官家赐的礼器。

    “有必要吗……”赵楷带来的侍卫全是轻便的皮甲,看到赵枢如此夸张,感叹道。

    “城外大水,说不定有歹人趁机作乱。”

    这句话好像很耳熟?

    众人出发,赵枢一直有计划地锻炼,马术还算不错,但赵楷就稀松平常了,只能骑着马缓步慢慢走。

    他们的任务也就是带人去北边汴河的不同位置查看水深,以及两岸河堤是否牢固,看看河水有没有冲出河道水淹开封城的危险。

    一百余人汇合工部官员,从陈桥门出外城,然后北上去汴河。

    众人从开封东北方向的河段开始,一路往西,每当路过桥梁,就会有人跑到桥上把绑有铁坠的绳子扔下去,以此测量水深。

    走了十几里,已经可以看到有些地势低的地方,河水已经从河道中漫了出来,两岸不少的人家和耕地被河水淹没了。

    “这还用看吗,”赵枢对身边的赵楷说道,

    “汴河河堤明显已经挡不住了,如果再下几天暴雨,开封肯定被淹。”赵枢做出了自己的结论。

    “是啊,”赵楷表示同意,

    “但咱们还是得继续测量,爹爹和工部的大人们需要确切的数据,好安排下一步的计划。”

    由于最近几天连降大雨,赵枢也没出门,不想情况已经如此严重,还好自己的别院选在了地势高的地方,只是不知道自己那块地上的佃户和耕地怎么样了。

    “前几天河上还能行船,工部的官员都是在船上测量记录的,”赵楷开始跟赵枢介绍最近的情况,

    “但前天上游突然来了一股大水,河面不只暴涨,甚至还起了一阵浪,拍翻了一条船,有两名官员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如果再下两天雨,就不是失踪两个官员的问题了,现在下游肯定已经闹水灾了,不只是疫情,估计山东那边又要起流寇。”赵枢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分析到。

    赵楷也担忧地点头。

    没过一会儿,赵枢就在暗骂自己乌鸦嘴——又开始下雨了。

    还好此处已经距赵枢的那块地不远,众人加快马速,半柱香的时间便到了赵枢的别院。

    天色已晚,如果再不回城,就要等第二天了,而别院中雨具不多。

    兄弟二人商议后,决定由赵楷和诸位官员带二十五个侍卫先行回城,赵枢就在别院安顿好剩下的七十侍卫。

    工匠居住区还有一些空闲的房子,当时建房子时是按照现在作坊规模的三倍盖的,赵枢把人安排进去绰绰有余。

    大雨一夜未停,上下游已经开始发大水,淹了不少村子,还好竹樱买的这片地地势在附近最高,而赵枢的别院正在山脚下不易开垦的荒地上,暂时还没有被淹的风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