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蹴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啊,商事终究是微末小道,我辈文人,还是应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赵枢没礼貌的打断了曾夫子。

    作为一个上辈子接受了二十年现代教育的人,儒家很多理论在赵枢眼里是很过时的,但当世大儒的确有很多想法发人深省,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比如眼前这位曾夫子,赵枢就很佩服他的才学。

    但读书人都有同样的毛病,太啰嗦了,以至于赵枢忍不住打断他的说教,

    “曾夫子啊,横渠先生这四句,您说了没一千遍也有八百遍了,学生是很佩服的,此真乃至广至大之圣人大业,然则,学生从来没听人说过,该如何实现啊。无法实现的大业,岂不只是空话?”

    曾开知道这个弟子虽然天资聪慧,大部分时间也很谦虚好学,但却喜奇技淫巧不好儒家正道,还是有耐心地跟他辩论起来。

    “老子以刍狗之论言尽天下极道,此为为天地立心。禹王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此为为天下立命。太史公修史,郑司农整古籍博采众家,此为为往圣继绝学。至于为天下开太平,自三代以来未见盛世,皆乃愚民不识教化。而郡王方才询问当如何做,曾参修《大学》曾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可张横渠一生一事无成,连书院都没办好。”

    “……”

    这话没反驳,张载确实没做成过什么事。

    “曾夫子啊,无论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话都太空了,读这些经史子集,日后或能成一方大儒,那也不过是继承之责。我听说前年山东路水灾,大儒周家趁机兼并土地上千亩,而同样是姓周的一个商人,捐献五千石粮救灾,您说这二人,谁做到了‘为生民立命’呢?学生认为,我辈文人应该注重经世致用之学,空口白话岂能救天下?再说了,圣人的弟子端木赐不就是一位大商人吗。”

    “经世致用?妙啊。”曾夫子已经习惯了这个学生的叛逆,每次辩论他这个老头子都不能轻易占上风,但偏偏这个叛逆的学生还经常口出发人深省的惊人之语。

    毕竟赵桓前世对儒学就是个半瓶水的水平,他不知道“经世致用”这个说法是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提出来的,那是五百多年后了。

    赵桓深知思想体系是要适用于时代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他前世生活在生产力发达的现代社会,但不会傻到把现代社会的思想体系生搬硬套到中古时代,在他的理解里,一直到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儒学一直都是最适合封建社会的理论。

    但他还是经常忍不住跟老师们辩论一番,不为谁说服谁,求同存异嘛。

    一上午的课程就在曾夫子讲《孟子》和赵枢时不时打岔间结束了。

    赵枢喜欢吃学舍不远处张记的排炽羊,类似后世的烤羊排,所以没有跟兄弟几人一起回宫,而是带着竹樱和侍卫一起去吃张记午饭。

    这个年代没有辣椒,没有玉米地瓜西红柿,没有胡萝卜南瓜土豆,没有洋白菜四季豆没有西葫芦生菜菜花洋葱,也没有菠萝草莓木瓜,西瓜也要到南宋才从金国传过来。豌豆倒是早就有了,但还没有吃豌豆的习惯。看来看去也就烤羊肉和后世差不多。

    最要命的是辣椒,这个后世菜市场上随便买的调味品,原产地在美洲,明末欧洲船队才把这种植物从新大陆带到中国,一开始大家把辣椒当观赏植物来养,这种调味品得到普及要到清朝中期了。而在那之前,中国菜中的辣,来自于茱萸,赵枢也经常吃,但茱萸是上头的辛辣,在辣的程度上跟辣椒无法相比,所以后世辣椒开始作为调味品后不久就把茱萸淘汰了。然而赵枢要想在这辈子吃到辣椒,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后能组织船队到达新大陆……

    就算能办到,至少也要十几二十年后了。

    要是穿越到明朝就好了,赵枢如是想到,至少明中后期该有的蔬菜水果差不多都有了。

    现在是宋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

    在赵枢还在为食物而发愁时,遥远的北方,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