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反世界的基本微粒(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了解到法则叠加的事,剥离差异见证真实就更简单了,就仿佛来到了顶级渔场,狭缝的网挥舞,满满的都是收获。

    首先,这世界目前看并没有原子、分子,有的是一种松散的胶子结构。

    所谓胶子,在正世界是传递强力的,就仿佛电磁力通过交换光子来实现,强力便是通过交换胶子。

    不过此胶子非彼胶子,只是某些方面微微相似。

    准确的说,叶寒目前能够观察到的反世界的物质,都是一种松散的胶体结构,是类似于弦的基础物质超级混乱又较平均的分散着……

    虚浮层分的比较散。

    在火狱层,就比虚浮层要凝实紧致的多。

    所以如果排除叠加法则的干扰,用狭缝挥舞捕捞,很容易捞到那一团团如烟如雾的玩意。

    其大小尺度,和原子分子差不太多。

    唔,这里所谓的差不太多,是指尺度浮动在两三个数量级内,也就是体积差异在负十亿倍到到正十亿倍之间……这样的差不多。

    物理上的确是差很多,数学上两三个数量级,差的也真不算多。

    就仿佛病毒和细菌,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差不多,其实大小体积动辄相差百万倍。

    这就是反世界的基本微粒——胶子了。

    其更准确的内部结构,目前看来,可以套用汤姆生最初总结的原子模型——葡萄干面包。

    原子的总质量分散成面包,然后电荷仿佛葡萄干一样,比较均匀的散落在面包中。

    叶寒自己则更喜欢称之为雪球模型。

    反世界中的物质,就如一场大雪后的积雪,松散,蓬松,洋洋洒洒……

    当然如果力量足够大,压力足够强,雪就会化成冰,冰1,然后冰2,冰3,直到冰四十几——地球的实验室只做到二十几号,但纤维实验室已经逼近了五十。

    总之,在各种不同的温度、压力、电磁场条件下,雪冰的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假如蓬松、均匀的雪受到了某些力的不均匀的挤压,比如万有斥力、引力、电磁力……便很容易被压缩成一团团。

    在压力最小的空中凝成雪花;

    在蓬软的雪地里压成雪球;

    在各种冰层中压成冰球……

    胶子,就是这些雪花、雪球、冰球。

    仿佛正世界的原子一般,是这方世界的最基本结构。

    只是原子质量集中于核,电子在广大的空腔中随机旋转;

    胶子则质量分布均匀,电荷分摊于内部……质量、密度和大小都不太固定,所以被挤成个什么样子,大概就是什么样子了,并不是球形或者纺锤形。

    也正因为是这样的松散结构,会吸收这世界无法稳定存在的光子。

    于是仿佛一个个小黑洞,光子闯进去就不见了……

    让这方世界一片漆黑!

    哪怕所谓的熊熊燃烧的火狱,也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火焰燃烧,是对灵魂的煎熬,并不是真的!

    这样的胶子所表现出的性质,和正世界的原子于是便截然不同了。

    因为每个胶子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质量都是有差异的,就仿佛雪花,看似差不多,其实每一朵都独一无二!

    硬要说性质差异的话,倒比较适合如此分类——压实了坚硬的;斥力强发散的;吸引力强凝聚的;力量均衡流动的……

    没错,也就是地火水风这么分类。

    反世界的物质基石,竟然是佛门的理论基础……这事儿,有点意思啊!

    收获当然不仅如此。

    反世界的第二个特征是——不分层。

    准确的说,是不像正世界一样仿佛千层饼,一个个维度铺陈叠加,泾渭分明,必须要上三境才能够自如穿梭于其中,收敛因果,收束时空。

    反世界的维度是混乱的交揉在一起,没有黑洞中心那么混乱,但宏观的状况比较类似。

    但也不是完全不分层。

    最常见的导致分层的现象便是——物质的存在性。

    或许是因为万有斥力,一旦物质聚集量超过某个临界点,反世界的时空就仿佛被吹了气一样,会有空腔产生,时空顺势被层层分离。

    所以魔种才变得那么重要。

    因为魔种孕魔胎,魔胎生血肉,血肉便是物质了。

    这世界不分层,混沌一片,因果不分,是非不明。

    但有了魔种,生出血肉,便可以自造空泡,然后在空泡中分裂各种可能,完善自己的法则,从此战斗力和之前全然不同……

    和正世界可谓相映成趣。

    正世界时空分层,维度交错,复杂无比。所以必须收敛时空,聚合因果,才能够突破极限到上三境。

    反世界时空板结,缺乏变化。由此必须虚空造物,以物质性破开板结,才能在这方世界肆意操作不受拘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