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给人道歉,要不就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又看了看张明兰,不知道张明兰为什么会问这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一时间众人还摸不清张明兰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

    藤堂举起了手,笑眯眯地回答道:“这个问题我就来回答吧。”

    “拿华夏来说,最早是以物换物。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大约在夏代开始使用的一种海生贝壳,也称齿贝,古人称之为“货贝”。而后渐渐演化出刀币、铜钱、金子......一直到现在纸币的出现。东西呢,也是渐渐越来越便携好带。”

    哟呵。还是个华夏通!

    李恒不由得多看了一眼藤堂,眼里带上了惊讶的神色。

    张明兰知道藤堂说的是这个正确的答案,她点了点头。“那么有谁知道,华夏最早出现的金属货币是什么?”

    “如果要说是最早的金属货币,那就是上周时期的铜贝。它是华夏最早出现的金属货币。在商周时期贝币的种类有海贝、石贝、骨贝、铜贝和包金铜贝这几种。过去几十年的考古当中发现主要有无文铜贝、保德铜贝、包金铜贝、蚁鼻钱等几种。”

    “华夏从原始的实物交换阶段进入到金属铸币阶段,其间经历了实物货币、称量货币等阶段的漫长演变。金属贝的产生是华夏货币史划时代的标志,同时考古资料也证明了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铸币的国家之一。”

    这话还是从藤堂嘴里冒出来。

    在场的人也只是啧啧称奇,佩服他的学识渊博。

    李恒张了张嘴,不知道要该说什么好了......这家伙可是个岛国人啊。

    就连张明兰也对这个藤堂先生有些刮目相看了,可是再怎么厉害,终究还是岛国人。

    “那么还有没有人对铜贝更熟悉的?介绍一下?”张明兰笑着说道。

    张明兰的话,就放到这儿了,意图十分明显了,那个神秘的托盘里放着的东西,不是傻子的都知道这下面放的是什么了。

    如果不是别的东西的话,张明兰不可能顺着这个话题一直问下去。

    一时间看向托盘的视线变得更加灼热了起来,似乎想要看穿这层红布,想看看底下宝贝长的是什么样子。

    “这个铜贝从形式上区分有小孔式和磨背式两种,其形状依旧还是海贝的形状,上面没有任何文字,上有一道直沟和壳口,直沟两侧铸有齿纹。”李恒顿了顿,继续开口道。

    “海贝在当时是财富的象征,通常都是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系,二系为一朋,在殷墟卜辞和商周金文中能经常看到有帝王赐贝若干朋的记录。”

    李恒看见藤堂大有继续开口的意思,心说这风头可不能给这个人抢光了。

    要论对华夏的熟悉程度,要是不比这个外国人还熟悉的话,那他们的脸面上岂不是无光了?

    张明兰认同地点了点头。

    她伸手掀开了放在桌上的盖住托盘的红布,古朴的木质托盘里内躺着一枚铜贝。

    它和寻常的铜贝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它是包金的。

    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是天然海贝,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萌发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殷商、西周时期。

    由于在频繁不断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海贝的数量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时就出现了以兽骨、软石、蚌壳、陶土、玉髓等材料仿制的贝币,在到最后用金属材料来铸造货币便应运而生,它是发达的青铜文化的直接产物,标志着华夏逐步进入铜铸币时代。

    包金铜贝就是在已铸造好的铜贝表面包裹上极薄的金片或金箔,因而也叫贴金贝。由于制作工艺要比比青铜贝复杂,因此价值是高于青铜贝的。

    这种铜贝在专家的猜测当中,应该不是日常使用流通的普通货币,极有可能是用于赏赐、馈赠或者大额支付的用途上。

    众人在打量铜贝的同时,张明兰看着大家说道:“这种包金铜贝,存世量十分稀少,我这一枚包金铜贝么,底价是一百八十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