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大明朝的金融制定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这件事对于陈奇瑜来说,真的是一个大问题,牵扯到银票新政推行的大问题。

    他不得不说,因为不说出来,接下来银票推行不下去,他很快就要担责任的。

    陈奇瑜说道“陛下,臣去了解过了,民间一些商人,对银票还是比较担心的。”

    “担心什么?”

    “担心朝廷随意印发银票,他们手中的钱就会贬值。”

    崇祯能理解陈奇瑜说的这个问题。

    这确实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不是一个问题,那就不正常。

    金融其实是国家经济顶层战略。

    中国的金融大佬鼻祖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率先对匈奴展开全面反击战的男人。

    如果说秦始皇是统一华夏的第一个皇帝,那么汉武帝就是帝国模板的奠定者。

    在汉武帝之前,皇帝们都在思考,我该怎么做皇帝。

    汉武帝之后,皇帝们都知道,按照刘彻的那一套去做,不会有错。

    刘彻怎么做的?

    金融上撸羊毛,经济上盐铁专卖,权力上设置内朝自己的小班地,加强皇权,地方上不断削弱地方权力。

    并且,对商人进行严加管控。

    这些手段,全部出自汉武帝刘彻。

    国企这个概念,就是刘彻弄出来的。

    刘彻打匈奴,消耗了汉朝几乎大半的财政,汉朝居然还没有崩,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为啥?

    因为桑弘羊那货撸民间羊毛,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被撸羊毛了。

    这就是金融手段高超。

    同样把金融玩到极致的还有割地赔款求和成肌肉记忆的赵宋。

    你可以说老赵家没骨气,不仅欺负孤儿寡母,还动不动给北边交岁币,并且还自费武功。

    但你绝对不能嘲笑老赵家的金融手段。

    告诉你,老朱家就是亏在不会玩金融。

    朱元璋开国之后,玩银钞,把银钞分分钟玩死。

    朱元璋坐在那里不停印银钞,然后用银钞发工资,一边印,一边说你们都拿这些玩意儿去吧,反正你们别用它交税,老子不收。

    这特么是金融理念的基本常识错误。

    大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其实并不富裕。

    这里的不富裕不是指国家不富裕,而是指朝廷不富裕。

    朱元璋本人不太重视商税,导致后面的皇帝都不重视,再导致老朱家每一个皇帝都不会玩转金融。

    到了朱棣后期,国库其实一直缺钱,东挪西凑的。

    大明朝的税制本身也奇葩,能活两百多年,真的算是朱元璋在天保佑了,也和老朱家对地方管控逐渐放松有关。

    在朱家的统治下,各地放飞自我,大家当然不会与中央皇权有剧烈冲突。

    可是,现在张晨来了,要加强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矛盾就被激化了。

    金融矛盾也同样如此。

    商人们一个个心里都清楚得很。

    银票这玩意儿,不是简单的货币。

    它是一种权力。

    物价的定价权、货币的印发权,财产的价值决定权。

    它是一种权力,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顷刻间让无数人倾家荡产的权力。

    它的威力,比军队不会小。

    <scrpt>();</scr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