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团结的力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县供销社,算起来是变相帮大家脱贫致富了。

    几人喝了碗稀饭,怕中午不能赶回来就又揣几个烤红薯在身,李大春带一水壶放在竹篓里,然后各自行动了。

    不过事情比想象的要顺利得多,陈卫东没多久就开始来来回回一竹篓一竹篓鸡蛋往郝维明家里提。

    李大春和郝维平上午也都带回来两趟。

    一个上午已经收了200来斤鸡蛋,郝维明他们睡的偏屋,装鸡蛋的竹篓都快码不下。

    李大春、陈卫东中午就留在郝维明家吃饭。

    老太太破天荒煮一顿干饭,虽然还是掺了玉米面,但好歹是干饭啊。

    还炒了一个干辣椒炒肉片,昨晚炖的肉,炒白菜萝卜,腌菜,多放了盐,油水足足的,一人二两小酒儿,大人小孩吃的满嘴流油,香的很。

    一桌子菜扫个精光。

    吃完饭,李大春、陈卫东他们也不休息,匆匆提竹篓出门。

    按李大春的说法,赚钱不积极,脑壳有问题。

    没多久,李大春、队长家、郝家在收鸡蛋的事情就在大队里悄悄传起来了。

    就有一些人主动上门问要不要鸡蛋。

    这不快要开学了,孩子学费还没个照落,孩子衣服单薄冷得造孽,家里人生病无钱买药,各种原因,听说这院子有人收鸡蛋,接二连三提着一娄子一篓子鸡蛋。

    反正就想赚个无风险的轻松钱呗。

    郝维明他们本来就收,不管啥原因,送上门的鸡蛋都按三分一个的价钱收了。

    不称重量,不讲价钱,愿意卖的就收,不愿意卖的我客客气气送你出门。

    不是他不近人情,是本来利益就薄得很,自己最多一个鸡蛋赚一分多钱,不超过二分钱的利润,还要贴烟钱、酒钱。

    自己家已经过的是造孽得很,一家老小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大哥结婚肯定要起新房子的,这一家哪里住得下,盖房子的钱还没得照落,外面还欠债没还。

    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现在还没有资格去做那急公好义的宋公明。

    穷则独善其身,达才能兼济天下。

    当然急用钱的人家他没有拖延,但能记账的肯定先记账。

    本子上记满密密麻麻名字、数字和大写,这家几毛几块,那家几毛几块,全是欠账。

    还好急要钱的不多,都是乡里乡亲,谁不知道谁。就算有所疑虑,看到后面有人赶着往这郝家送鸡蛋,还没收钱,也就没了担心,先欠着。

    反正只有几天时间就能拿钱。

    而且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一大家子人搁这里呢,不怕赖账。

    最重要人家说了嘛,是帮县供销社收购嘛,这还担心个啥子。

    一来二去来郝家送鸡蛋的人越来越多。

    李大春他们干脆全去其他大队收。

    只不过在其他大队收就要小心很多了,毕竟没自己大队那么靠谱。

    大队内外的鸡蛋源源不断往郝家送,家里鸡蛋越堆越多,几天下来至少千多斤了,全靠眼睛已经数不过来。

    只是鸡蛋那么多,牛军还有几天才来,全放郝维明家肯定不行的。

    没有多少密封冷藏储存地方,竹篓不放卧室没人照管就跟丢野地里没区别,老鼠、野猫子一准给糟践了。

    没办法,只能分别在郝、陈、李三家的卧室里放着。

    柜子里、盆子里、杀猪用的大黄桶里全满满的,一层一层稻草垫着,用木板盖得严丝合缝,拿石头压住木板。

    还得时不时检查,免得老鼠闻到味儿啃竹篓啃木头。

    好在这个时候天气还冷飕飕的,老鼠少,鸡蛋也不易变质。

    要是搁在热天,这么多鸡蛋堆家里等上好几天,那可真麻烦了。

    说不定变一屋子生化武器,恶臭几天不散,与鲱鱼罐头有得一拼。

    毕竟谁知道收来的鸡蛋在原先人家里已搁放多少天呢?

    看满屋子鸡蛋,李大春揽着着陈卫东,老三抱着大哥郝维平的手臂,四个人笑得合不拢嘴。

    “这特么就是大团结的力量啊!”李大春发出了他以后人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郝福田盯着一屋子鸡蛋,依旧沉默地抽烟。

    老太太则是皱着眉头担心起来了。

    这么多鸡蛋啊,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鸡蛋,如果人家供销社不收了可咋办啊。

    郝维明坐在火塘边看着这新旧思想、激进与保守在同一间屋里碰撞,淡淡一笑,默默地在草稿纸上解方程。

    他知道这才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涌起的时代潮流将会裹挟着传统与新潮、怯懦与奋进、保守和奔放、迷茫和坚定,裹挟着这个时代所拥有的一切,涌向一个更加精彩的、前所未见的未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