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科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一年,世经二十一年科考如期举行,最后摘得状元之名的是朝中中书令齐弘文之子齐远彬。就在齐远彬还在享受自己状元身份的时候,城中突然传出齐远彬通过父亲的原因提前知道考卷作弊科考的流言。

    而这个传言,就是从参加科考的八名考生实名向本次科考主考官严易联名举报而开始。

    联名举报长卷放在了严易的案牍之上。

    严易看着字字泣血般的举报文字,心中怒不可遏,他从不知道在自己的主考之下竟然会出现如此龌龊勾当。

    但是联名归联名,有人证无物证。对方是朝中中书令之子,仅靠人证是万万不够,同时想要彻查此案,环节众多,牵涉人甚广,定会是重重阻碍。

    严易深知这一点,但是天性正直的他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众位学子的恳求,他还是决定要在朝中搏一搏。

    所以次日朝会上,严易下跪自检,声称因为自己的疏忽无视和看管不严,让科考试卷流出,使得齐远彬意外拔得头筹。

    科举主考官自首科考出现问题的事情一日之内传遍上京,京中没有离开的学子纷纷在宫外请旨彻查此事,城外已经离开的考生听到此消息也纷纷赶来谋求公道。

    一时间科举舞弊案,因为严易的自我检举而拉开了序幕。

    随后严易入狱,入狱之前严易曾秘密让八名考生在他入狱之后将的联名举报长卷递交圣上,可是没等到考生作为人证入朝,全部惨死在城外客栈,

    此长卷也是下落不明。

    科举舞弊案涉及甚广,圣上派琛国公薛清平全权负责此案。薛清平办事干脆迅速,首先以主考官严易看管不严之名迅速查抄严府,得到了严易和朝中二皇子太傅邹进的密信往来。

    自此断案科举舞弊乃莫须有之名,是严易与邹进合流,利用不明情况的学子联合抵制中书令齐弘文,遂将作弊污名冠到新科状元齐弘文之子齐远彬身上。

    严易当时已经入狱,邹进年事已高被禁锢府中,此案继续调查但也基本定案,

    叶适言进京述职得知此事颇为吃惊。

    邹进不仅是二皇子太傅,也是叶适言的启蒙老师,二人的师徒之情极深。所以在叶适言述职结束之后,立刻在朝中为邹进奔走说情,请求重新审理此案,甚至忍不住与薛清平对峙朝堂,争的是面红耳赤。

    最后叶适言因为在朝中顶撞大臣,不顾圣上言明之名被其他大臣联合上书,关进牢中让他反省几日。

    叶适言在牢中有苦难言,他想为老师拼的鱼死网破,可是考虑到自己是黔地参政,夏沐濋的府臣,此次前来是代表沐王府的颜面,最后只能忍住不再发声。

    而此次科举舞弊案就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说是要待到后日贤妃生辰后继续审理此案。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再次审理就不再是条条证据去证实,而是最后的判罪。

    陈致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事无巨细的汇报给了夏沐濋,尤其是讲到八位考生惨死客栈,叶适言莫名入狱之时,心中忍不住的翻腾了几分想要怒吼的气愤。

    夏沐濋手里捻着扇子,神色凝重,这个科举舞弊案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复杂。

    除了琛国公薛清平这位老对手,还有与他沆瀣一气的中书令齐弘文。

    被告人是曾在红纱军任职的严易和二皇子夏恪勤的太傅,现在就连他沐王府也多多少少被卷入其中。

    这个案子当真是把能带着人的都带上了。

    岳千烛听完陈致的陈述,心中震撼不已。

    八条人命只因为联名上奏而惨死,长卷不见,人证枉死,严易为了掀起此案侦查不惜自检深入大狱,可还是落入了薛清平的圈套。

    “你怎么看这件事?”岳千烛还在低头想事,猝不及防的被夏沐濋问道。x <a href="https://www.x" target="_blank">https://www.x</a>

    岳千烛说出心里话说:“我觉得是有人陷害严易大人。”

    夏沐濋挑了挑眉问:“怎么说?”

    岳千烛回答说:“严易大人不惜犯险来触动这件案子,为众学子伸冤。如果他只是联合邹进太傅去抵制中书令,这么做未免也太自我牺牲,对他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夏沐濋:“如果严易以自己血肉之躯来陷害齐弘文,以求真切不惜牺牲呢?”

    岳千烛:“可是八位学子惨死,这等结果也不是严大人能够承担的。就算是他有心针对中书令大人,也不会白白担起杀人的罪名。”

    夏沐濋:“若是他迫不得已,杀人灭口呢?”

    岳千烛:“若真是如此,严大人大可将凶手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何必自己担着八条人命?”

    夏沐濋:“齐弘文为薛清平马首是瞻,薛清平是当朝大皇子的舅舅,为太子职位谋划多年。邹进是二皇子的太傅,为二皇子鞍前马后十载有余,他们之间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对峙多年。不能排除邹进想借此机会想铲除薛清平的左膀右臂,故而针对齐弘文。”

    岳千烛:“但是王爷,也不能排除薛清平利用舞弊案借机铲除邹太傅,为大皇子铺路。”

    夏沐濋:“二皇子夏恪勤生母早逝,母族式微,为人软弱,才疏学浅,处处不如大皇子夏恪群。如此之人,还真不用薛清平利用此事,无中生有,栽赃嫁祸。”

    岳千烛哑口无言,泄了气道:“原来王爷相信此次科考舞弊案乃是严大人和邹太傅所为。”

    夏沐濋把玩着扇子:“证据摆在这里,我的想法也是众位大臣的想法,由不得我信与不信,还是说,你不信?”

    岳千烛摇头说:“属下相信严大人为人,他不可能行此卑鄙之事。”x www.x m.x

    夏沐濋收起扇子问:“你熟知他?”

    熟知,相当熟知。

    严易是黔地淮州府人,入仕途之前,曾在岳千烛父亲岳凌门下做过几年门生。几年时间里,岳千烛与严易打过不少交道,自然了解其为人。

    岳凌欣赏严易的学识和性情,将他安排到了淮州府兵做文书,不过一年就大展才华。岳凌惜才,便自写推荐信将严易推荐到朝中,从此开启了严易的仕途之路。

    岳千烛面对夏沐濋的询问,摇摇头说:“属下出身淮州府,曾在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