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谥号曰“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至于散闲官员,则齐集于南宫外斋戒住宿。

    宫中设几筵,为朝夕哭奠之用,百官素服,朝夕哭临于南宫门外。

    王公大臣进入西宫,需瞻仰梓宫,皇子皇孙则要穿孝服在台阶丹樨上行礼,王妃命妇与公主等要聚在几筵殿前。

    有司在正殿东边的廊房颁布遗诏,训喻臣子增订仪节。

    在这个时候,刘辩要站在西宫外,面向西,待太傅袁隗手捧遗诏出来的时候,刘辩要跪地行叩首礼,待袁隗手捧遗诏走过后,刘辩再次行礼。

    待袁隗行出西宫门外,太常卿三拜跪受。

    宫中自刘辩以下及诸王、公主,从国丧日为始,斩衰三年,共计二十七个月。

    斋戒期满以后,自王爵以下的文武官员不准作乐,禁止丧服嫁娶活动。

    在京的军民黎庶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即任何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指文艺表演,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

    服未除前,皇帝对朝臣的奏折,以及文件批示皆用蓝,不能用朱批示,一律改用蓝,此被称为“蓝批”。

    京城自大丧之日始,鸣钟三万次,吊唁活动也要连续不断地贯穿于整个丧期。

    第二日,要在南宫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

    所有丧服规定要在二十七日后才可以脱下,但刘辩此时却要说上几句客套话:“穿孝服是身为人子应行的孝道,二十七日之制,难以遵从!”

    群臣闻言则需劝诫其当以国事为重,遵从遗诏脱去孝服,经过反复劝说后,刘辩这才免为其难的脱去孝服,再移驾南宫,齐居素服三年。

    先帝灵驾供奉在安寿皇殿,日贡三餐,所有之前葬礼的器物都会有工匠制作缩小版随葬。

    梓宫在西宫停放二十七日后,移到殡宫暂放,等待下葬,棺柩在殡宫停留的时间无定期,主要是根据陵墓竣工的时间而定,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刘辩居卢守制,百日后于南宫听政,命群臣拟出谥号。

    群臣倒也没与刘辩客气,直接将刘宏的谥号定为了孝灵皇帝。

    “灵”是一个恶谥,表示在其当政期间朝政的败坏和荒唐。

    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历史上,谥号为“灵”的君主都不是什么好玩意。

    比如:晋灵公训狗杀大臣反被杀、郑灵公因为一碗汤而被杀、楚灵王好细腰建章华台最后自缢而亡、齐灵公随意废立引内乱、蔡灵侯因为弑父被诱骗杀死、陈灵公行为不端言语轻浮被杀。

    汉灵帝呢,宠幸宦官,卖官鬻爵,秽乱宫廷,所以给他一个“灵”的谥号倒也十分的恰当。

    刘辩为人胆小,木讷,哪里会是群臣的对手,与群臣进行一番不痛不痒的博弈之后,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的败下阵来!

    刘辩一脸无奈的摇摇头,对着刘宏的牌位,委屈巴拉的道了一句:“儿臣不孝,有负父皇重托!”

    刘辩的言外之意是:爹,不好意思,我不是群臣的对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