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零三章、竖子奸猾(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嘛,华雄终于图穷匕见了。

    他一直装傻,是故意为之,为了挖个坑给夏育;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从去年魂穿华雄开始,他就一直思考着未来的人生路:作为一个郡县屯长的儿子,一个父辈籍籍无名、家无余财的黔首百姓,如何迎接马上就到来的东汉末的乱世?

    苟活,是想都不要想了。

    现在已经是公元181年,再过三年就会爆发黄巾之乱,和迎来席卷西凉和关中三辅的羌人之乱。到时候他要么跟着他阿父一起上战场,要么沦为被羌人拉去填沟壑的尸体。

    利用先见之明跑去抱一条大腿,也行不通。

    自己才虚岁十三,要家世没家世,要名声没名声,谁会鸟一个黔首百姓呢?

    要是他胆敢未卜先知的,嚷嚷天下即将大乱什么的,就会被当成妖言惑众,直接官府拿下给砍了脑袋。

    唯一能愿意让他抱的大腿,就是董卓!

    董卓是陇西人,良家子出身。起家的资本是以勇猛闻名州郡,以恩义拉拢羌人和西凉游侠儿。用他们的拥护征战沙场,成为了继“凉州三明”之后,西凉人权柄和兵权最重的人!官至并州刺史,又转为河东太守!

    自己若是努力练好骑射,将来跑去投靠董卓,以同为西凉人的乡党身份,肯定会被收留。再察言观色的卖点乖和加把劲立下战功,被倚为心腹也不是不可能。

    就是有一点不好。

    到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会在阳人之战中,被江东猛虎孙坚给砍了。

    连尸首都收不回来。

    好吧,就算是能逃过孙坚的刀,未来也没有盼头。

    董卓被王允弄死后,所有的西凉诸将都会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遗臭了万年!

    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何苦跑去抱董卓大腿呢?

    当然了,华雄也想过,要不跑去找个大儒拜师、卖弄点后世知识刷刷名声什么的。

    嗯,就是想想。

    别说他家中出不起拜师读书的束脩,能凑齐了也没有人引进大儒的家中啊!再说了,也赶不上趟了啊!就三年时间,能刷出什么名声来?

    扔出一点超时的见识,那叫此子异于人;扔出来的多了,那就是妖孽!

    会被人免费送个火葬!

    不是说,步子跨大了,就扯到那个啥了吗?

    而偶然遇到的夏育,就是成了华雄未来人生路的那道曙光!

    夏育一生都在为大汉朝征战,人们对他的看法,称赞他之前的赫赫战功也好,嗤笑他兵败被贬为庶人也罢,但没有人会质疑他对大汉朝的忠义!

    是的,忠义!

    华雄知道眼前的人是夏育后,心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借助夏育的名声,为自己加上一个忠义的光环!

    为了弥补自己的生而卑微,为了以后的立身之本!

    毕竟,大汉朝积威四百年,深入人心。

    毕竟,他华雄想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保住性命和顺便做点什么的话,除了高举汉室旗帜、用忠义来标榜自己外,已经没有了别的资本。

    至于在胡汉杂居的西凉,在这个羌乱断断续续蔓延了百年的地方,以大汉忠义之士来标榜自己,会不会木秀于林嘛.....

    那是真的想得太多了。

    羌乱一起,人命贱如狗。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沦为马蹄肆意践踏的野草。

    反正结局都不好,何必纠结那么多呢?

    还不如抓住机遇借夏育捞点名声,积攒点威望,去拼搏出另一个未来!

    生死由命,成败在天!

    死了,一了百了,不必怨天尤人;活下来,就有了立身之本。

    退一万步来说,夏育在无论是才学还是征战经验,都足以成为良师。机会老天爷给了,能不能抓住,是靠自己把握的。

    此时不打蛇随上棍的拜师,更待何时!

    呵!

    而年近六旬的夏育,做为吃过许多盐巴的老人家,愣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反映了过来:他是被眼前虚岁才十三的小儿,给耍心眼诈了!

    还成功了!

    当即,就羞怒交加的咆哮如雷:“竖子奸猾,安敢诈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