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京师密探(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在酒肆中,在茶社内,四处可见谈天说地的考生们。

    他们吟诗作对,高谈阔论,一幅忧国忧民之感。

    在这之中也有几位神色凝重,形态异样的学子。

    迎合着周围的人和事,尽量融入这些学子当中。

    在其中一个茶社中。

    “继昭兄,原来在此啊”

    一位名叫刘拓,来自福建福州的考生在茶社中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后,上前拜道。

    “原来是文生兄,来坐下一起品茶如何”

    浙江绍兴人陈哲站起向刘拓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刘拓则笑着对陈哲一拜。

    “多谢继昭兄美意,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拓陈哲也是在路上相遇的,二人都出生寒门,并非士绅,秀才,商户出生,家境贫寒,也算有些共同语言,之后二人便结伴同行,一起来到京师赶考。

    二人坐下后,陈哲向刘拓问着。

    “文生兄如今在哪投宿啊”

    刘拓喝了口茶,笑道。

    “不瞒继昭兄,在下囊中羞涩,只能在南外郭城,福天客栈投宿,虽然远了点,但多走几步也无妨”

    刘拓摸了摸头,对陈哲笑了笑。

    “如此也好,而且距离远一点,还清净许多,可以多学一些,对了考试的书籍文生兄还有吗,没有我这有,我们就如来京路上一样一起研读如何”

    陈哲见此,也笑了笑。

    “好啊,我这正好新得了一本易经和诗经,你我一起研读如何”

    陈哲笑道。

    “如此,多谢了”x www.x m.x

    刘拓听后大喜。

    受限于家庭,刘拓没办法买齐所有书籍。

    能和陈哲一起,各取所需,一起研读复习更好。

    按原先的考试来看,明朝的科举分为三场。

    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和五经义四道。

    第二场考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第三场考经史策五道。

    而考试题目和答题主旨主要出自四书和五经之中。

    格式以八股为准。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整个科举制度,分为四级,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第一级的童试,每三年由提学官,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也就是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也是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第二级乡试,每三年在各省会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中式者为举人。

    第三级会试,每三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

    第四级殿试是会试中试者,天子亲自在朝廷策试,又称廷试。

    殿试中榜者称为进士。

    殿试分一、二、三甲发榜以为名第之次,

    一甲仅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如今明朝举办的便是第三级的会试。

    会试中者,便会参加进士,如果能进士及第或者进士出身,也就是位列头甲和二甲的人,大多都会进入翰林院,授以庶吉士。

    未来便会平步青云。

    要是位列三甲,一般都会派往各地为府县一级官员。

    所以很多人都会挤破头进入头甲和二甲。

    只要位列二甲以上,以后最少一个五品官是少不了的了。

    甚至进入内阁,位列一品都不是梦。

    当然大明对于读书人的优待好的没话说,就如举人进京赶考,路费都是大明报销的,自己只需要负担极少一部分就可以了。

    而且只要考上秀才,一身都会有保障。

    “挨,你们听说了吗,陛下已经下旨,要驱逐南国商旅”

    这时茶社内另一桌人高声议论着。

    :。:m.x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