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我反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在司马懿主政时期,又在州里面设置了州中正(大中正),使中正制度成了九品官人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制度的完善,这套选拔制度,也就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九品中正制。

    之前曹老板搞唯才是举那一套,固然弄出来了很多才能之士,但却也弄出来很多行为不检之人,譬如说大名鼎鼎的宇宙战神郭嘉,便让陈群非常讨厌,在曹老板那里告了不知道多少状。

    陈群作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自然也有自己的政治报复,那就是自己的九品官人法。本来陈群是想等自己哥们曹丕上台之后再借他之手推广。但风云突变,大魏完蛋了。

    不过这没关系,虽然魏国被刘耷给打垮了,但这没关系,陈群换个老板后,继续兜售自己这一套改革方案。只要执行了自己的政策,就是他陈群的好老板。

    在收到陈群提出的这个人才选拔方案之后,刘耷不敢大意,马上便把许都的重臣诸葛村夫、法正,还有简杰全都叫了过来,与他们一并商量这个问题。毕竟这个设计到大汉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

    虽然在后世,甚至在魏晋当时,便有很多人抨击九品中正制,但平心而论,九品中正制在一开始的时候,的确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让魏国和晋国有了远超吴蜀两国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九品中正制其实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推行一开始不是完全替代察举制,两种人才选拔制度还是并行了一段时间,像是魏晋名臣王基,虽然他没有安魏兴曹,但却是初举孝廉入仕的。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是因为中正一职往往被世家大族所把控,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虽然九品中正制很快便走进了死胡同,但他其实是一个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拔制度,不只是魏晋执行这个制度,就连吴国也跟着搞了起来。

    吴国的九品中正制,不仅确保了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四姓的仕宦特权,而且也兼顾到淮泗集团和流寓大族的利益,从而对巩固东吴政权及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吴国是三国之中最后一个完蛋的。

    只有蜀汉政权,顽强得对抗着历史的潮流,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去,成为三国之中第一个完蛋的,让无数后人为之叹息。

    “我反对!”于是在确定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后,简杰直接实名反对。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