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百分之一的灵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次后的百炼钢,按照这个工艺制作钢材,的确要比之前的锻打方式省时省力。

    “简参军,这是怎么回事?”当发现这个改变之后,蒲元是彻底心服了,人家简参军就是厉害,竟然知道如此省时省力的锻造秘法,恐怕真得没有人比他更懂冶铁。

    “我也只能简单说两句,生铁这东西是由矿石冶炼得到的,其中含碳量和杂质很高,导致生铁性脆易碎。熟铁则是生铁经过炒或蒸等工艺脱碳后的铁,柔软可锻造,需要反复加热锻打,除去其中的杂质,同时渗碳增强刚硬性,这才成为了钢。”

    随着简杰如此说道,蒲元点了一下头,虽然简杰口中的含碳量是什么意思他不太明白,但简杰对生铁和熟铁的区别还是很到位的。

    “直接把生铁和熟铁在高温下混杂在一起,通过高温反应,直接把生铁中的杂质和熟铁中的氧化物杂志发生了反应,从而去除掉了这部分杂物,同时保留了碳物质,直接提高了铁质……算了,这个过程我其实自己也不太明白,只是照本宣科罢了!”

    其实简杰也不太明白这个灌钢法的原理,于是在说了老半天之后终于说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历史文爱好者,简杰可是读过不少的历史穿越小说,而那些穿越者前辈们,为了提高生产率,很多人不知道从那里学来的,便直接给上起来了灌钢法。

    虽然不太明白原理,但操作还是比较容易记下来,毕竟有种煮豆燃豆萁的感觉,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混在一起熔融。

    灌钢法作为中国长时间领先时间的冶铁技术,最早据说诞生于东汉末年,但是文献的记载却是有些似是而非,只能说是疑似灌钢法。根据简杰的观察,他接触的铁匠好像没有懂这个方法的,即便是蒲元这样的大匠也不知道,可能这种冶铁技术还没有流传看来,只在小范围内有人使用,毕竟最早灌钢法疑似记载的是曹操的手下王粲,可能因为战乱并没有在全国推广开来。

    但可以确定的是,到了二百年后的南北朝,灌钢法的操作,由南朝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进行了精确的记载。

    这个时代使用灌钢法,其实在技术上一点儿困难都没有。其实在工业革命前,很多新技术的发展,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脑洞,不像工业革命之后,很多新技术都需要前置科技。

    就像是爱迪生说的那句话一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现在简杰把这个灵感说了出来,借助着蒲元这个大匠的手,很容易便把灌钢法的工艺复制出来。

    “简参军是高人,我也不懂这些东西,但把生铁和熟铁熔融,的确能够得到媲美百炼钢的精钢!我这就安排人,按照简参军说的这个办法,开始进行试验,确保找出最好的火候,找出最好的工艺!”

    虽然远离有了,但是想要变成成熟的工艺,却依旧需要更多的探索。现在蒲元对简杰心悦诚服,一方面继续命令手下继续按照老工艺生产铁器,另外一方面准备聚集一批业务精英,对新工艺进行攻关,确保找到最好的工艺流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