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国家利益和阶级利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准备认识一下此人。

    这一番辩论,从太阳刚刚露头,一直辩到太阳落山,几个贤良、文学轮番上阵对战御史大夫桑弘羊。

    别说桑弘羊了,其他观战的人听了一天都听疲惫了,更别说亲自上阵的几个人了。

    一天下来,桑弘羊的嗓子都沙哑了。

    见丞相田千秋终于说出今日暂且到此,众人明显松了一口气。

    而刚刚高强度记录,令刚刚记录众人言行的那郎官也是疲惫不已。

    听到丞相车千秋宣布今日的议程结束之中,他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将毛笔放在了笔架上,伸了个懒腰,晃了晃有些僵硬的脑袋。

    许延寿自然看到了这一幕。

    众人三三两两的散去,许延寿却故意走在后面,同此人走到了一块。

    那郎官看到许延寿拱手向许延寿拜道:“见过大长秋。”

    许延寿微微颔首道:“不必多礼。今日御史大夫与众贤良、文学之言都需你记录,辛苦你了。”

    “不敢不敢。”那郎官汗颜说道。

    许延寿却摇摇头道:“不必妄自菲薄,此次辩论必然是我华夏历史重大事迹。得你记载,恐怕数千年后,你我子孙后代也能从你之记载窥见此辩论之盛。

    你倾心记录,功德不浅啊!”

    郎官赶紧谦虚的说道:“当不得大长秋之言。此辩论乃御史大夫与众贤良、文学等大家之言,卑鄙之人只是记录,怎能当得起大长秋此言?”

    许延寿呵呵一笑,没多说什么,只是开口问道:“尚不知阁下名讳。”

    “鄙人杜子阳,字明辉。”此郎官也是一喜,向许延寿回答道。

    许延寿有些诧异,他印象当中,《盐铁论》应该是桓宽所著作的,没想到记录本次盐铁会议的人,竟然不是桓宽本人,而是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记载的人物。

    其实《盐铁论》的作者桓宽,还真没参与过这次辩论,甚至此时桓宽出生没出生还两说呢。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郑传赞》中关于盐铁会议的记载“所谓盐铁议者,起于元中,……,至宣帝时,汝南桓宽次公治《公羊春秋》,举为郎,至庐州太守丞。博通善属文。推衍盐铁之议,增广条目,极其论难,著书万言,亦欲以究治乱,成一家之法焉。”

    显然,根据《汉书》之言《盐铁论》成书于汉宣帝时代。

    当然,对于《盐铁论》是不是桓宽写的,许延寿并不关心,他注意这个记载盐铁会议的郎官也是有目的的,别管他是不是桓宽,许延寿还是要结交一下的。

    许延寿笑着说道:“我素知石渠阁中有速记技巧。非石渠阁之人无法辨识。还请杜君日后将此会议记录整理完毕后通知一下鄙人。”

    这杜子阳赶紧拱手道:“大长秋不必如此。待会议结束,吾等定然整理文稿,以供比两千石以上主公参议。”

    许延寿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等了。”

    “不敢不敢。”那杜子阳再次谦虚谨慎的说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