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你想干什么(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怎么可能?

    那一座山峰,距离他们脚下,可是足足有着整整五十里道路啊!

    田白自顾自到:“我之所以将将宫室建在山巅,就是要亲眼看着,我脚下的土地,是如何变迁的。”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田白不知道自己能对这个世界做出了多少改变,但是,却是知道,自己不能沉迷与温暖的宫室之中。

    因为奉承和恭维,会让他消磨了所有的斗志,会让他百般不愿的那个时代,再一次的到来。

    琅琊山靠近海边,地势又高。

    他若是将自己的住所修建在了这里,那么只要站在宫门前面,就可以俯瞰这方大地。

    这会提醒着他,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神。

    他不能犯错,因为他要带着这个民族,在这个民族最具开创精神的时候,走的更远!

    ……

    田十七亲自赶车,驱赶来了一辆轩车。

    这一辆轩车,却是与别的轩车不一样。

    它不但上面加了顶棚,更是将轩车车门,放在了最前面。

    至于车辕,也是从中间,给放在了战马的两边。

    这些改进,都是田白一点一点交代下去的。

    这个时代的战车和轩车,车辕都是放在了最中间,然后伸出了两根横栏,用来套马的。

    但是,这样的车辆,在急转弯的时候,却是容易倾覆。

    是以,田白下令,今后莒地出产的一切车辆,都必须要采用两侧车辕的形式。

    甚至,就连田氏、鲍氏那边,田白一样是写信详细的说明了利弊所在。

    “公子,车队准备好了。”

    田十七来到田白身边,低声道。

    “走罢!”

    田白伸手搀扶姒小宛登上了马车。

    姒小宛留恋的看了一眼热火朝天的工地。

    兴许自己再次回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座雄伟的城池了。

    田白登上了轩车,与姒小宛相对而坐。

    这一辆马车的身后,是一长排足足几十驾的车队。

    姒小宛的贴身侍女,都在车上就坐,多余的车辆,却是田白送给杞君的礼物。

    “郎君倒是会偷懒。”

    轩车的门帘放下之后,姒小宛轻笑起来。

    田白仔细的将帘门锁闭在门框上,这才是回答道:

    “天气这么冷,我还是偷懒的好。”

    此时已经是深冬了,眼见再有二十天的时间,就要迎来了新一年,甚至按照齐国的历法,现在已经是新年了。

    田白将会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迎娶姒小宛过门。

    虽然定下的只是一个平妻,但是田白却也是要亲自上门娶亲的。

    再者说了,杞国正在鲁国之畔,这个地方,却是精妙,田白自然是很重视的。

    要知道,就在明年,吴国就会摆平了郯国,然后再等到一年之后,就会北上与内耗不断的鲁国签订了城下之盟。

    夫差扫平了北上的障碍之后,就会寻找了借口,北上讨伐齐国。

    他的莒地,却是首当其冲!

    正因为这样,田白才会抓紧一切时间,修建新莒城池的呢!

    ……

    且说那越国。

    越王勾践自从新年的时候,被夫差放回了越国之后,却是励精图治。

    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矩,规定自己每顿不能吃超过三样菜。

    至于越国,他却是采用了文种的办法,首先就是鼓励越人生育。

    只要越人生育了子女,不管是男女,都是有着奖励的,生下了女儿,他就会奖励一条小狗,生育了儿子,则会奖励一只猪仔。

    甚至,他还解散了越国的军队,只留下最精锐的三千越军,留守都城。

    他搬出了越宫,在都城之外修建了一个小茅屋,然后住了进去。

    甚至就连自己的夫人雅鱼,也是和他一样,整天粗茶淡饭,穿着的也是黎民才会穿的麻布衣衫。

    甚至,为了麻痹吴王,勾践更是从国内挑选女子,精心训练,然后进贡给夫差。

    而越人呢……

    越人本是部卒联盟,勾践虽然是越人共主,但是,实际上对于整个松散的越人联盟,却是约束力并不强。

    这一次回到越国之后,勾践大肆宣扬他接到了夫差的命令,需要从越国搜刮无尽的宝物,进献给夫差的。

    一方面呢,勾践像夫差许诺,为了支持夫差的北伐大业,他这个夫差之奴,必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国内的这一方面,勾践却是对着百越联盟的越人说,夫差让他们上贡超过了产出三分之二的收入。

    不单单是粮食,甚至就连海中的珍珠,也是如此的。

    如此一来,越人痛恨吴王,却是群情激愤。

    要知道之前的时候,勾践被夫差掳走,越人却是反应各异。

    勾践部落,乃是百越里面最大的一个部族。

    这个部族因为汉化的比较深,是以文明程度很高,生产力先进,于是就成为了越人的共主。

    而其他的越人部落呢?

    因为打不过,也只得捏着鼻子上贡了。

    勾践战败之后,越人失去了约束,自然不会在给勾践所在的部落上贡了。

    是以,那些时日,他们可是巴不得勾践不能回来才好呢!

    而范蠡、文种等人,因为是客卿,是以就算是勾践重用他们,但是,别的越人部落可不会听他们指挥的啊!

    两人给吴国上贡的宝物,买通伯嚭的花费,都是严酷掠夺勾践部落而来。

    这么一来,两人纵然一心为了越国,但是,在勾践所在的部落里面,却是为将来的悲剧留下了伏笔。

    这两人没有一个有了好下场的。

    就在勾践破了吴国,夫差自刎而死之后,范蠡就被夫差杀死,沉入了西湖。

    而西施,却是一样被放在芦苇席子上,被沉入了湖底。

    (至于民间传说中的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实则是范蠡的后人,因为年纪相差很多。)

    范蠡当场被杀,而文种,一样是没有落下了好处。

    勾践对他说:“你的七术,我只使用了五种,就已经让吴国灭亡了,你的能力太厉害了,所以你还是去死吧!”

    文种最后一样是被沉江而死。(究竟是沉江淹死,还是杀死后沉江,已经不可考证。)

    反倒是史书上一直以为是被勾践砍杀的伯嚭,最后却是做了越国的公卿,甚至,就在几年后,还出使中原,这一点,更是被记录在史书上。

    范蠡和文种,并不知道自己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这个时候,两人却是对勾践死心塌地的辅佐。

    他们制定了规矩,越人每纺织了十匹布,就有七匹是属于吴王的。

    每收获了百斤粮食,就有七十斤是吴王的。

    甚至,就连在山林河泽里面猎获的鱼获,一样是要给吴王上贡。

    如此一来,原本松散的越人联盟,却是紧密的团结起来。

    甚至,就连原本对勾践部落敌视的其他部落,也紧密的团结在勾践周围。

    更为重要的是,越人自发的裁撤了军队,只留下无关轻重的三千甲士。

    这么一来,不但减轻了国家消耗,让勾践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还能支撑,甚至还有结余钱财去鼓励生育。

    同时,又使得夫差彻底的忽略了越人的威胁。

    正是因为这些政令,再加上伯嚭的劝说,使得夫差彻底的忽视了越人对他的仇恨。

    他自认为自己囚禁勾践三年,却不曾杀了他,是给他恩惠,实则却是想不到,在勾践的心中,已经筑下了恨不得生吞活剥他的仇恨。

    越国残破,尤其是勾践族群。

    为了筹集资金,救下勾践的性命,文种和范蠡两人,已经将勾践部落给搜刮的什么都不剩下了。

    文种此时定下的计策,虽然很是精妙,只要长此以往,越国必将雪耻。

    但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文种的办法虽然很好,但是,勾践部落却是已经贫穷到了连种植的稻谷种也没有了啊!

    越国多河泽,是以,种植稻米。

    但是,为了救回勾践,整个部落已经将一切资源,全部拉到了吴国。

    勾践愁眉不展的时候,是范蠡给他找到了解决办法。

    勾践带着三千士兵,搜刮了几个部落,然后将这些东西给吴王夫差送去。

    更是告诉夫差:“大王啊,我们虽然很想给你更多的财宝,但是,因为越人已经没有了稻谷种种植,是以,怕是明年就无法给你送来粮食了呢!”

    夫差这时候在干什么?

    他正在凑划着北上争霸呢!

    于是,在一边被越人喂饱了的伯嚭的劝说下,于是夫差大手一挥,直接将自己府库里面的上等稻谷种,给越国调派过去。

    而有了粮食之后,勾践当即就让国内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粮食。

    越地本就是水网纵横之地,这个时代的气温又要比后世高了很多。

    越地这个地方,就像是后世的东南亚一样,只要是找了一片低洼地方,随手洒了一片稻种,三个月之后,就能收获了的。

    甚至,因为气候很是适合,是以,越地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播种的呢!

    于是,勾践对着夫差说:“大王你只管北上去教训那些不停大王指挥的人们,大王需要的粮草,我们越国全部给你包了!”

    这时候的夫差还是不相信啊!

    纵然有着伯嚭的劝说,但是,夫差是谁,这人可是一手将吴国拉入了争霸之中的猛人。

    他自然不会如此轻易的将自己的命脉放在了别人的手中。

    是以,对于勾践一年送来了三次粮食,他照单全收,但是,对于勾践的话语,他嗤之以鼻。

    吴国这边虽然也是水网纵横,但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是以,一年就只能种植两次水稻了。

    但是,哪知道越人送来的粮食,吴国人更本就吃不完。

    这么一来,就算是朝中原本还是保持质疑的大臣,也是有点怀疑了。

    这勾践不是真的被他们打怕了吧?

    这人真的是要投靠了他们?

    他们哪里知道,一张最大的网,已经开始朝着吴人笼罩而来。

    ……

    夫差这些时日的目标,只是放在了泗淮的几个小国家,这些国家并不大,每一个都是只有几十两战车罢了。

    但是,这些国家虽然小,就算是他派遣一个偏将,也是能够一战而定的。

    可是因为泗淮这边水网密集,甚至要比他们越国吴国都更加的密集。

    在加上这些小国,都是有着自己的投效国家的。

    吴国若是想要直接使用强力手段,怕是会招致了这些国家联合起来,一起反对他们。

    于是,夫差只得派遣了军将,分别陈述厉害,让他们自动转投到了吴国的麾下。

    吴国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先是灭了楚国,然后又灭了越国。

    堪称是声威赫赫。

    于是,这些小国家自然是不敢反对,于是纷纷转投吴国怀抱。

    在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不但是要给周王进贡,甚至要要给周边的大国进贡,这就是霸权的由来。

    整个天下,不但是有着能够统领天下诸侯的霸主,在各个角落,更是还有着一些区域霸主的。

    这就是所谓的小霸。

    泗淮这边的小霸,正是宋国。

    但是,现在的宋国,却是也有些麻烦,是以,对于泗淮的统治力可就衰弱了。

    至于泗淮这边前一个小霸徐国……

    这个国家,早已成为了历史,只剩下国君狼狈逃入了楚地,被楚王风做是一个小小的子爵。

    泗淮的被扫平,夫差的目光,看向了新兴的田氏。

    田氏刚刚夺下了齐国控制权,这对于夫差来说,自然是应该有着机会的。

    田氏夺下了齐国的掌控权,国氏、高氏等怎么可能心服口服。

    更何况这两个家族,更是周王亲自分封的齐国上卿。

    他们就算是失败了,但是家族的那些残余一样是要做了上卿的。

    这些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安心的臣服与田氏呢?

    夫差在盘算着,是不是能够找个人拉拢一下呢?

    别的不说,若是在齐国内部制造了矛盾,那么也能削弱他们的力量啊!】

    ……

    楚国。

    叶地地处方城的东北方,这个地方乃是群山环绕,堪称是一个穷苦之地。

    之前的时候,叶地还是被中原诸侯赶走了的蛮夷所占据,叶公受命叶地之后,派遣军卒,扫平了周围的蛮夷,于是将叶地纳入了楚国的管辖之中。

    楚国乃是南方霸主,更是与晋国争斗几百年的国家。

    纵然前些年楚国被吴国灭国,但是底蕴还在。

    楚人多浪漫,国人散漫,统治能力不强。

    于是楚国出现了另外一种管理办法,那就是类似于周王的分封制。

    楚国的贵族后代,被分封与各个地方,这些人在地方掌握着军政大权。

    他们只需要在楚王出征的时候,跟随楚王一起参战就好了,至于平时,也只是进贡罢了。

    甚至,地方上的一切法律,都是可是自行定制的。

    如此一来,叶地虽然刚刚被楚国拿下,但是在雄才大略的叶公的治理下,却是早已繁荣昌盛的很。

    甚至,就连在中原刚刚兴起的牛耕,楚国叶地这边就已经开始了。

    叶地城邑不甚太多,毕竟叶地乃是山城么。

    就在叶城东方三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邑。

    这小邑,也就是类似以乡里的作用,只不过楚人使用的是贵族政治,是以,地方上的乡里,都是各个小贵族的封邑。

    小邑内有一户人家,名唤林大。

    这林大,却不是姓林,而是因为这一户人家,正好是在山林便居住。

    这林大有三个儿子,长子最是憨厚,于是继承了家业,二子却是精明,于是就送往了城里做工。

    至于老三,因为家业攒起来了,是以,就给他找了一个掌牛的差事。

    这掌牛,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

    不过好在林大之前的时候,却是跟着城邑主人放牛为生,于是练得了一手好赶牛的技术。

    有一天孔子正在与学生们探讨学问。

    自从到了这叶地之后,叶公也曾数次招待他们,但是,却始终不曾让儒门一行插手政治。

    这倒是让一众指点江山的儒门弟子心生不满。

    孔子正是说道了有人喜欢龙,这家中的门上啊,窗户上啊,柱子上啊,都是画满了龙。

    于是感动了苍天,派遣了一只龙下来。

    但是,那知道这龙下来之后啊,隔着窗户探出了脑袋,那人一看,却是当场吓得昏死过去。

    孔子的话语,只让一众弟子哈哈大笑。

    他们都是士人,虽然只是落魄的士人,但是,却是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的。

    那个狗屁贤名远播的叶公,将他们搞来叶地,却是就这样给扔在了这里,这不是叶公好龙这是什么?

    自家老师这可是真龙啊!

    就这么站在他的面前,也不认识!

    你说这人不是浪得虚名是什么?

    孔子正讲的口舌生飞,哪知道子路忽然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老师,我们发现了一件事情,我和子张无法说服对方,还请老师出面!”

    孔子本来正要发火,但是,听完之后,却是开口道:

    “且说说你遇到了什么事?”

    子张也挤了进来,他抢先道:

    “师傅,就在城外,有着一个叫做王家的城邑,那里呢有人偷了一头牛。”

    孔子当即道::“这偷了牛,自然是要治罪的,难道还有什么辩头不成?”

    子张整天衣衫不整,最是让孔子不喜,于是,孔子的话语里面就带着几分的不满。

    子路却是道:“不是这样的师傅,是那偷牛的是一个叫做林大的人,而举报他的却是他的儿子!”

    “啊!”

    孔子愣住了。

    “这如何使得?”

    “这是不孝啊!”

    孔子脸色大变。

    想他一生,都在推崇周礼,所为的就是恢复周初的井田制。

    所为的就是恢复周初的那种宗法时代。

    什么叫做宗法时代呢?

    也就是说啊,这一切法律,一切规则,都是族长说了算的。

    而这个天下最大的族长是谁呢?

    当然是周王了!

    孔子这是在削弱诸侯的权力,将已经成为了橡皮图章的周王捧起来啊!

    而周王起来了,却是要有人来执行这一套办法的。

    这人是谁?

    自然非他们儒家不可了!

    为啥?

    正如孔子所说,周礼,他能说出来,而管理周礼的人却是不能,商礼,他能说出来,而宋国却是不能,(宋人是商朝后裔),夏礼他能说出来,而杞国却是不能,至于上太古三皇的礼节,他就不知道了。

    这什么意思?

    天下之大,没有了他,就找不到执行周礼之人了啊!

    实际上这就是所有的诸子百家的最终目的。

    只不过他们的侧重不同罢了。

    此时,听闻有人竟然举报了自己的父亲,孔子哪里还坐得住。

    他正要站起,却是又想起了什么。

    “我观那叶公,前些时日与我们相谈,却是仁义的很,这人应该不会支持如此逆子吧?”

    这可是败坏了伦理道德之人啊!

    叶公安能支持了!

    子路摇摇头,他急道:

    “老师,我们唤你就是为了这里啊!我们说不服抓人的小吏,是以,特意来请你出马啊!”

    “抓人?为什么抓人?”

    孔子愣住了。

    如此违背周礼的事情,他素来与学生们说,都是不能这么做的,这小吏为什么要抓人?

    难道他就不知道什么事孝道,什么是伦理吗?

    “老师,那小子去官府,状告他老爹偷了城邑里的牛,于是官府就派遣了小吏,前往捉拿去拉!”

    子路急切道。

    “是啊,是啊!”

    子张也是急忙道:“师傅,我和子路阻拦不住,是以特意前来寻你呢!”

    “走走走!”

    孔子坐不住了,当场对着一众弟子道:“走,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等违背周礼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放任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发生呢!”

    实际上子路等人早上的时候,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一起出去的。

    子路和子张两个都是暴脾气,又是有武艺的。

    于是那小吏抓人的时候,两人当即将那小吏暴揍一顿。

    这还得了!

    子告父,你们也敢立案,真当儒家是吃素的吗?

    小吏哪里受过这等事情啊!

    他们是秉公办案,是按照叶公的法律做事的。

    若是有了中饱私囊,被贵族们揍一顿也就罢了。

    但是,眼前的是谁?

    这是一群拿着他们的俸禄,却是不干活,整天还要在叶县街市上骂街的混蛋!

    没看到叶公都是将他们从城里给搬迁到了城外了吗?

    小吏被打之后,也不示弱,立刻去附近的驻军处搬来了救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