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立阳生的办法(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书见到田乞开口,当即就走出席位,弯腰行礼拜道:

    “田公无需焦急,但有吩咐,我等必然照做的!”

    高无丕的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卧槽,这个混蛋,竟然抢了他的台词!

    这两人都开口了,大堂内的群臣纷纷请田乞开口。

    田乞叹息道:“太子友,温厚敦重,本为合适人选,只可惜芮姬的一杯毒酒,却是断我大齐良君啊!”

    朝臣只得跟随。

    反正太子友死了,芮姬也死了。

    田乞势大,田乞都这么说了,他们跟随总是没错的。

    田乞叹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今我朝君位已经空置数月之久,却是不能再拖,我意从君上诸公子中,挑选一个品优兼备之人,众位以为如何?”

    这一点自然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

    众人自然是纷纷同意了。

    田乞举起酒爵,然后不待众人有所动作,一口气喝干了爵中的酒水。

    朝臣们见状,只得纷纷跟随。

    田乞先行一步,在群臣举起酒爵,举杯而饮的时候,忽然拍了拍手掌。

    众臣茫然,只是酒爵已经举起,只得等到喝完了爵中的酒水,然后在做打算的。

    哪知道,这时候,偏殿内忽然走出一个黑衣人,那黑衣人将扛着的黑色袋子放在地上,然后退了下去。

    众臣面面相觑。

    这是作何?

    庭院内、偏殿内的大夫们更是纷纷探头相看。

    田乞却是开口道:“诸位同僚既然都已经同意,那么这袋子里的便是我齐国的君主了!”

    田氏一脉的臣子,自然是纷纷表示认可。

    监褴拉拢的大臣正待反驳,却见偏殿内,再次走出一人。

    只见这人春红面白,亭然而立,虽然面容甚是稚嫩,但是三绺爵冠却是又给他就增添了几分的温润如玉。

    这就是一个谦谦君子啊!

    朝臣大半都是见过田白的,剩下一些不曾见过,但是,一见到田白那一身深红色的衣服,和衣服上绣着的玄色纹饰,就知道了田白的身份。

    众人正在疑惑。

    这个时候,田乞不将自己的老儿子田恒请出来,却是将这隔了两辈的重孙弄出来作甚?

    却见田白蹲下身子,解开了黑色袋子。

    “公子受苦了!”

    田白朗声告罪,然后从里面扶出来一个人。

    众人定睛一看,发现却是逃亡鲁国的公子阳生。

    此人不是田氏、鲍氏联手推举,然后被他们抵制的那个公子吗?

    虽然阳生并无多少过错,算是一个还算合适的人选。

    但是,田氏、鲍氏本就势大,若是再拥立了新君,那么他们可就无地自容了。

    是以,并非田鲍一脉的臣子,纷纷为了反对而反对。

    有人看向了坐在鲍牧下手两个位置的监褴。

    此时大殿内最为贵重的几个座位上,是这样安排的。

    田乞坐在主位上,田书侍立在后。

    左侧首位是仅次于主人的首席,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却是空置。

    右侧首位是全场排在第二的客位,于是坐了鲍牧。

    而高氏本为齐国正卿,这是在周王那边都挂的上号的。

    纵然高氏方方才被清算,但是高家的地位却是甚高的呢!

    于是,高氏坐在了第三的位置上,也就是空位的下方。

    鲍牧下方的席位上,坐着国书。

    这家本是齐国亚卿,但是,国夏远遁,国书虽然隐隐有了国氏家主的意思,但是,终究是不如鲍牧的。

    因此,他坐在了第四的位置上。

    而监褴,这个此时实力稳稳排在齐国第三的卿士,却是坐在了第五的位置上。

    他的对面,是晏氏族人,也就是晏婴的后人。

    监褴眉毛一挑,正要站起来反对。

    田乞却是再次开口道:“我是与鲍公两人商量好了,共同拥立公子阳生的!”

    那些想要支持监褴的卿大夫,见到田乞这么明说了,当即脸色变换了数次,然后却是微微叹息一声,不再言语了。

    监褴推开酒爵,正要站起反对。

    却见到鲍牧喝的醉醺醺的,脸庞红的厉害。

    他怒道:“难道大夫们都忘记了先君的遗命了吗?”

    大夫们面面相觑,甚至就连田氏一脉的臣子,也是有些懵懂。

    什么意思?

    素来与田氏一条心的鲍氏,这是要与田氏公开决裂了?

    鲍牧怒容满面,怒视田乞。

    田乞却是嘴角含笑,仿佛刚才没有与鲍牧商量好就假借他的名号,很是愧疚一般。

    田白对阳生眨眨眼。

    阳生大踏步上前,走到了田乞坐前,对着群臣顿首而拜。

    他双膝着地,匍匐在地,左掌压在右掌之上,掌心贴在地上,额头低下,顿在手背之上,久久不起。

    这是顿首礼。

    顿首、空首、稽首,这是三大最高礼节。

    这三个礼节的区别之处,在与前者都是需要手掌着地,顿首需要额头贴在手背上,停顿一会。这是最重的礼节。

    空首乃是头颅不着地,空中低头停顿,类似于虚磕头。

    稽首却是手掌不着地,头颅只是点头为礼。

    这是走到堂内,站在大堂正中,行礼的方法。

    九礼之中,都是以这三个为基准的。

    排在第二个档次的就是,避开席位,面向需要行礼之人,然后在席位上行这三个礼节。

    这个时候,手掌不需要着地,下压即可,顿首时额头贴在手背上,空首时额头不贴,稽首是弯腰点头行礼。

    最轻的那一个档次的三礼,就是不需要走动,也不用避开席位。

    只是需要弯腰,手掌前伸下压,额头贴在手背上,就是顿首,不贴就是空首,点头就是稽首。

    这就是上古九礼。

    这九个礼节,乃是古人必须要掌握的。

    重点却不是行礼的步骤,而是对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行什么礼节。

    若是行错了礼,那是会丢了性命的。

    莫说是这个时代了,就算是到了唐朝初期,一样有人因为礼节的问题,而遗臭万年,被批为傲慢不尊重人的。

    李靖虽然是世家之后,但是,他青年时代仕途不行,他去杨素家的时候,杨素坐在胡床上,面对李素的大礼,却只是点头还礼。

    就因为行礼和还礼的不对等,因而杨素被喷了千年之久。

    面对阳生这一跪,众臣却是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