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这个不抛弃不放弃的最早版本,就发生在这里。)

    此举奠定了齐恒公诸侯之长的地位,从此之后,天下诸国,都喜欢寻找齐恒公解决难题。

    如此,齐恒公终于成为了春秋首霸。

    而这救援卫国的意义远不止这一点。

    齐人一战俘虏了大量的异族俘虏,北狄人善于骑马的本领,也传入了齐国。

    在齐地出土的瓦当上面,清晰地记录下来齐人单骑的事情。

    甚至于到了田齐时代,这些瓦当上更是出现了高桥马鞍。

    当然,这个发现与史书上主流观点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相悖,是以,在史学界,这个事情就被掩盖下来。

    作者有幸见过这些瓦当,只能说历史的打扮性真的很强。

    明明齐国瓦当上不管是骑马浮雕,还是高桥马鞍的浮雕,都是华夏最早,最后竟然被赵国领了功……罒w罒狗头保命。

    单骑而来的只是一个小家族的子弟。

    实际上在时代变革的潮流中,这等小家族,才是变革的主力。

    他们不似田氏、鲍氏这样的大家族,拥有庞大的财富。

    正因为他们财富的庞大,所以不管是自身的变革,还是顺应时代潮流上面,他们都是要迟钝不少。

    田氏家族一样有单骑。

    但是,田氏的单骑,只是限于个人炫技方面,还不曾应用在战场上。

    因为田氏麾下战车太多,一方面是足够使用,另一方面却是若是就此变革出替换战车的力量,田氏要损失了太多。

    这小家族,已经率先将单骑用在传递信息上了。

    他翻身下马,将马匹丢给了一边的军卒,行了军礼之后,像田白、鲍息两人报告了城头敌军的最新动向。

    鲍息扶须大笑:“小白,国夏这是要逃遁了啊!”

    田白轻笑。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贵族们在斗争中失败之后,逃亡邻国的并不少。

    甚至,在兵变之中被杀的,反倒是成为了震惊世界的消息。

    当然,这是指的顶尖贵族,至于小家族……

    历来只闻大家掩嘴笑,哪管扑街路乞骨哟!

    从古至今,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啊!

    战败之后,失败者逃亡外国,或是寻求帮助,卷土重来,或是在他国东山再起,成为了贵族们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

    毕竟,大家都是亲戚,若是做的太绝,难免有亲戚要说了脸面话。

    被人指责枉顾周礼(亲情),也是面上无光么……

    周初封国遍地,真正身死族消的,怕是一百之数都没有。

    其余的失败贵族,要么成为了他人之臣,要么则是变成了小贵族,然后一代代的变成了泯然众人。

    诸如虢太子。

    若不是此人遇上了扁鹊,那么历史上又岂会留下虢国灭亡之后,虢国贵族去了哪里呢?

    况且,孔子删春秋,使得春秋时代的历史,已经无法查证了。

    田白反应淡淡,鲍息却是兴致很高:“小白,你说国夏想要从哪个门逃走呢?”

    他拉着田白的衣袖:“国夏和高张之间,你我只能留下一个,若不然,怕是又要被人指责了!”

    田白苦笑。

    历史上这一次,他们放走了国夏,留下高张,但是,就算是这样,还是被孔夫子给黑出了翔。

    甚至,在他老人家的春秋笔法下,田氏为什么要反对国高,都没交代。

    若非是左传还记载了齐景公赋税太重,那么这阴谋家的名号,当真是无法洗脱了。

    就算是这样,左传一样是记下了田乞大小斗邀买人心,是一个大阴谋家的事情,以至于提到了田乞,率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这个人是个阴谋家……

    狗头保命……

    (很想说,这样的阴谋家请给我来一打。)

    (历史,不该是王侯将相的历史,而该是黎民百姓的历史!我一贯认为,在统治与百姓生存上面,给予百姓最大活路的,才是好人!)

    (虽然统治的本质就是压榨……)

    他深吸一口气,既然鲍息都这么说,他若是想要强行留下国氏,反倒是要让鲍氏心中不美。

    “既然仲父都这么认为,那么便如此吧!”

    田白对着那传令兵道:“传令东门,若是遇到国氏外逃,给我拦下他们的辎重,至于国氏众人,边放了吧!”

    “东门?”

    鲍息诧异起来。

    “小白,东门之外就是大家湾,距离城墙更是只有四十余里,去了那里可是一个绝地,你怎么认为国氏会从此地逃离呢?”

    他们的本阵就在南门,这边是距离外国最近的(鲁国),但是,因为他们的大纛在这里,所以国夏一定不会从这里外逃的。

    除此之外,从北门走,不远处就是大河入海口。

    齐国多船只,甚至海船都是不少。

    至于在风平浪静的大河上航行,实在是小菜一碟。

    鲍息想了半天,都想不明白国夏为什么不从北门走,他好奇的盯着田白,寻求这个要比他儿子都还要小的晚辈的解惑。

    “仲父,营丘的西方,则是峱山(nao),那边你我两家有十余座庄园所在,国夏必然不会从此地走,南面则是我们所在,至于你说的北面……”

    他轻笑起来:“若论船只之利,这天下又有何人,能与仲父家相提并论呢?”

    鲍氏可是经商起家的。

    当年管子帮着鲍氏经商,赚取了足够的利润,为两人的政治抱负,垫平了资金道路。

    从那之后,鲍氏的商业,在齐国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而齐国又是最出名的盐获之利,这获,指的就是海货。

    华夏的第一场海战,就是齐国和吴国打的。

    吴国的船只之所以多,是当年为了顺着长江逆流而上,骚扰楚国,至于齐国的船只……

    则就真的是因为三面环海了。

    鲍氏的船队,冠绝齐国。

    甚至可以说是冠绝华夏!

    貌似,还是冠绝世界……

    国夏不是傻子,他若是从大河(黄河)西上,可就真的是必死无疑了。

    在这个时代,大河两岸宽阔百十里,甚至最宽处足足宽达一百五十余里,虽然大都是滩涂……

    但是,这么宽的水面,就意味着荒无人烟。

    在大河上绞杀一只船队,除非是点太背,否则还真的神不知鬼不觉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