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鲍息提议郑国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递交了战书,不管最后开不开战,敌人都要召集军队的!

    这么一来,失去了劳动力的敌国,在收货粮食的时候,就变得艰难起来。

    而种植、收获,都是很看天时的,若是遇到了一场暴雨,很可能一年的口粮,就会因为处理不及时,而发霉变质了……

    再则说了,在这个丰收的时候,也是可以派遣军队,进入敌国,却抢收庄稼的。

    这个招数,当年郑庄公可是使用的很溜呢!

    周王室是如何礼乐崩坏的?

    除开西周末年的那档子事之外,东周礼乐的崩坏,就是始于郑庄公!

    郑国是在公元前06年,才被分封立国的一个小诸侯国。

    郑国国土与东周王室洛阳,是接壤的。

    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姬友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此被委任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

    郑国第三代君主郑庄公,曾经在击溃宋、卫、蔡三国联军后,自信十足地问大臣:

    “寡人赖天地祖宗之灵,诸卿之力,战则必胜,威加上公,于古之方伯如何?”

    方伯,即一方之长,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由此可见庄公野心之大。

    后来,郑庄公弟弟欲要造反,郑庄公在祭足的协助下杀弟囚母,巩固了郑国国内的政治统治。

    接着智退宋国、卫国等五个诸侯国联军,影响越来越大。

    周桓王看到郑国日益强大,就想限制他的权利,打算撤掉他卿士的官位。

    此事引发庄公的不满,庄公派兵收割了周朝管辖地的庄稼,并从此不再朝拜天子。

    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就食与敌,削弱敌国力量的记载了。

    后来,郑庄公想要讨伐宋国,以扫除其图霸路上的绊脚石。

    那时候诸侯国争名夺利发动战争仍然需要师出有名,不然的话就会授人以柄,成为众矢之的,对自己国家不利。

    在祭足的建议下,郑庄公带着礼物朝拜周天子,希望能获得周桓王的支持。

    但是一心想要重振周室威望的周桓王对郑庄公爱理不理,还送他十车粮食作为还礼,讥讽他曾经抢收周天子的庄稼。

    郑庄公回国后,却假称得到周桓王的授权,以不敬天子的罪名讨伐宋国,并先后打败卫宋两国,威望日益提升。

    郑庄公假命伐宋,彻底惹毛了周桓王,于是周桓王率领周军和附近的几个诸侯国的军队组成联军讨伐郑国。

    郑庄公在繻葛率兵迎战周桓王的联军。

    布下车阵与步兵互补的鱼丽之阵,大败了不熟悉这种阵型的周军,周桓王也被郑国将军祝聃射中肩膀。

    祝聃想去追赶,却被郑庄公阻止了,庄公说:

    “君子不能欺人太甚,何况欺凌天子?只要能挽救自己的国家免于危亡就足矣。”

    郑庄公于是下令鸣金收兵,周桓王便乘机逃走了,这场战争史称繻葛之战。

    庄公担心大败周天子之后,成为诸侯国的公敌,便于战后当天夜间,派遣祭足去慰问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至此结束,由此开始了“春秋无义战”的群雄争霸时代。

    后人作诗曰:明珠弹雀古来讥,

    岂有天王自出车?

    传檄四方兼贬爵,

    郑人宁不惧王威!

    鲍息看着田白:“小白,为何不效仿郑庄公故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