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田白初到杞国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钢材。

    这么一来,质地偏软,又容易生锈的铁,就被列国冠以了恶金的称号。

    ……

    南阳,后世是包括了方城和邓州的。

    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南阳只不过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小乡堡罢了!

    直到冶铁技术完善之后的西汉时期,南阳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占有地理优势的南阳,逐渐反过来管辖了方城,这个楚国对中原战争中的军事重镇。

    再后来,南阳更是管辖了邓国。

    说起邓国,后世人们只知道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岳阳楼记,却是很少知道,邓国最初的所在地,是在襄阳的。

    伴随着楚国的崛起,汉水小霸邓国攻伐楚国失利之后,就搬迁到了后世的县城所在地。

    扯远了。

    ……

    方城乃是楚国军事重镇,素有楚国北大门之说。

    楚国在后世南阳境内伏牛山等山脉上,修建了抵抗中原人的楚长城。

    (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南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4个地级市的25个县。现今还有遗址存在,甚至很多段的遗址,还有一人多高。)

    此地群山环绕,唯有一东西长30里,南北宽40,自然形成的隘口,贯通南北,此地名唤垭口。

    楚国在这一代修建了楚长城,然后又在方城这里,修建城池,守备中原——主要是防备晋国对楚国的攻击。

    提起险关峻岭,历来史学家,多提及居庸关、函谷关等,却是忽略了有“五界一口”之称的垭口。

    这垭口,素有天下九塞之称!

    他两边地势错落在五十米以上,使得垭口成为了一个军事战略要地!

    楚国堵住了这里,中原列国对于楚国的攻击,就成为了妄谈。

    正因为这样,在楚国吞并了以邓国为首的汉水诸国之后,南阳周边,就成为了楚国的大粮仓!

    也正因为楚国丢失了这里,使得面对秦国的攻击,就开始节节败退!

    南阳境内,是华夏最早的三大浇灌地区之一,又是出了名的大粮仓。

    如此一来,使得南阳这里,就有了科技更新的可能!

    因为,稳定、人口、繁荣,这三者,此地都是兼备了。

    如此,也使得南阳,成为了华夏铁器的发源地。

    (南阳是国内唯一一个因为冶铁而兴起的城市。)

    后世人绝对想不到,素有“楚蛮子”之称的楚国,实际上才是铁器的发祥地……

    ……

    但是,杞国没有这些便利啊!

    杞国自从周朝复国一来,已经搬迁了十几次了。

    五百余年间,杞国搬迁十几次……

    是以,杞国国内,莫说是研发新科技了,就连杞国这个夏后之国,都是丢失了夏朝的礼仪。

    对于这一现状,孔子发出了“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的感慨!

    因为频繁的动乱,使得杞国莫说是研发新科技了,就连自己的历史,都给丢弃了……

    现今的杞国,可是连战车都制作不出来……

    当杞国百姓,看到田氏、鲍氏的庞大战车,看到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战车队伍的时候,杞人沉默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