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火车上的怪老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区。地理位置上,它位于巴尔喀什湖以东,天山的迎风坡以西。

    天山的高海拔可以拦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使得这里成为西域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伊犁河谷的降雨量可以达到—毫米,华北地区才—。伊犁河汇入巴尔喀什湖的年径流量达到了亿立方米,是黄河的一半。因此,外西北有“瀚海湿岛”之称。

    外伊犁河谷、楚河河谷、塔拉斯河谷等众多的河谷地区,这里有大片草原牧场和粮食产地,如果开发出来,伊犁河谷很快就能成为人口稠密之地。甚至会成为塞北新的明珠。甚至会成为大明的新的粮仓和肉食基地。在原时空,由于俄罗斯的入侵,外西北的丧失,使得新疆地区的行政中心被迫内迁,由伊犁迁往乌鲁木齐,伊犁反而成为边城,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世纪初期。世纪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汗国,十六世纪初哈萨克部族基本形成,分为三玉兹,即大、中、小玉兹。这样一来,巴尔喀什湖,斋桑泊,伊塞克湖,阿拉湖,这被誉为外西北的四个明珠全都回归了大明。大明帝国仅仅国土相连的本土面积已经超过了一千八百多万平方公里。

    即使只算上大明帝国本土实际面积,也是当今世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当今世界另外两大强国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王朝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大明帝国是是这个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的日不落帝国。

    根据这一变化,高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建议。很快就被皇帝批准。由于陕西,山西包括内蒙古这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休复土地的政策,这三个地方大批的老百姓将迁徙到西北来。首先开发的就是七大河地区。

    ”要想富,先修路”,大明如今的统治者很了解这个朴实的道理。朝廷邸报已经正式刊发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政府拨出巨款建设铁路、公路和水利设施,充分利用巴尔喀什湖,斋桑泊,伊塞克湖,阿拉湖的水资源,将使西域地区缺水问题得到结构性的改善。

    巴尔喀什湖是亚洲淡水储量最大的湖,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可以想象,如果开发出来,绝对会成为外西北的粮仓,内陆更多的地方可以退耕还林,以保证生态平衡。这是本时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

    孤零零的一匹马慢慢在谷底走着,寂静的山谷之间发出很大的回声,岩顶的灌木丛一动不动,枯黄的野草也纹丝不动,连天空中的云彩移动得也很慢。马在山间的道路上慢慢向上爬着。

    来的正是张浩,他又回到这个地方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里的生活依然是那么的单调,但在他心底深处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儿高兴,因为生活没有发生剧烈变化,又可以回到已经习惯的生活之中了。

    今天他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孤零零被废弃了的城堡,就像刚来时那天那样,就像遥远的那一天那样来到这里。他带着一些祭品,打算来这里的小屋,祀奠一下那位牺牲了“冯三”,他觉得人们不该忘记他,至少自己还记得他的功勋!

    张浩低头看着路上的灰尘,灰尘上是两匹马的影子。它们的头每迈一步摇晃一次。他听到了它们的四个蹄子发出的响声和几只苍蝇的嗡嗡声,其他再无任何响动。漫漫长路看不到尽头。

    山谷拐弯之时,偶尔可以看到对面高高的陡壁,陡壁几乎是路一直在向上爬,树木已经不见了,这里那里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灌木丛,剩下来就是干枯的草地、山岩和坍塌的红土块。拐过这个弯,小石屋就在前面了!

    不过,张浩突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很奇怪,以前这个人际罕见的地方停了这么多车辆,还有这么多军队在四周警戒。而那间荒废的屋子外面更是站满了人,数一数竟然有上百人。远远的,他竟然在人群中,看见了军区的司令常山少将,以及他的顶头上司,即将调走的李成梁。

    检查完他的证件后,站岗的士兵才让他通行。此刻这两位长官都站在小屋的门外,似乎屋子里面还有人。常山朝他招招手,张浩赶紧走了过去,向两位长官行了一个军礼。看了看他手上的祭品,常山心里面马上明白怎么回事,脸上露出感激的表情,轻轻说道“张中尉,有心了!我替父亲感谢你。”

    “长官,不用……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也是我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

    张浩结结巴巴,他感觉到有些不自在。本打算悄悄的做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没想到被领导看见了。他这样做,反而让人觉得有拍马屁之嫌,这实在让他觉得有些尴尬。正在不知所措时,小屋里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两个人四目相对。

    “维尼尔!”张浩脱口而出,顿时又惊又喜,追问,“怎么会是你!?”

    “你好!张中尉,我们又见面啦!”听他喊出自己的名字,维尼尔心中欢喜。嫣然一笑,调皮的冲他眨眨眼。

    张浩一眼就认出来维尼尔。这姑娘今天没有戴面纱,露出了她美丽的脸庞。小麦色的皮肤给人一种健康活力的感觉,她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微卷的褐色头发扎成两条轻松活泼的辫子,总是那自信可爱的表情。

    一双眼睛简直像浸在水中的水晶一样澄澈,眼角却微微上扬,而显得妩媚、纯净的瞳孔和妖媚的眼型奇妙的融合成一种极美的风情,薄薄的唇,色淡如水。浓密的睫毛、魅惑的眼神、性感丰厚的双唇,无时无刻不透露出让人窒息的美丽。人人往往会这样,当梦中经常出现的倩影真实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张浩反而不知所措,心跳的特别厉害。

    “维尼尔妹妹,你们认识?”常山问道。

    “是啊,我们坐一趟火车来的。他和我爹很聊得来呢。”维尼尔调皮的眨眨眼。

    “你爹?我以为……”张浩想起了那位老者,有些愕然。

    “是啊!那老头子就是我爹,你不会以为那是我爷爷吧?”

    维尼尔说完,咯咯的笑了起来,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常山和李成梁似乎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也忍俊不禁笑了起来。只有张浩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身后传来那个熟悉的声音“小伙子,我们又见面啦!”

    “是您!老先生,“张浩赶紧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敬礼,西北边防军中尉张浩向您致敬!”他现在也醒悟过来,知道眼前这位老者绝对不是普通人。

    “哈哈……不用紧张。我只是一个退休的老头罢了。”老者拍拍他的肩膀,又看见他手中的祭品,温和的说道,“年轻人很不错!不忘初心,有恒心有毅力,是棵好苗子!常山,你和张浩一起进去祭奠一下你的爹吧!朝廷应该在这里竖一块碑,记住你们父辈的功勋。”

    “是,老王爷。”常山立正敬礼。

    “老王爷!”张浩立刻明白了眼前的人是谁,顿时激动万分,“您就是齐老王爷!”

    “是啊,如假包换。你爹和你娘的婚事还是我当的媒婆呢?”齐王笑着调侃张浩,又感慨地说道,“一晃过去这么久了,你爹和你娘好吗?看到他们的孩子都这么大了,老夫才真的觉得自己老了!”

    “爹和娘都好!他们总是念叨着您老人家。”

    “瞎说,我爹才不老呢!”维尼尔白了张浩一眼,转身挽住父亲的胳膊,娇嗔道,“阿爹啊!你才不老呢!”

    “还说不老,张中尉在火车上都把我当做你爷爷了!”朱厚炜自嘲地说道。

    “那是他有眼无珠,哪里见过活神仙。“维尼尔大眼腈狠狠的剜了尴尬的张浩一下,讨好地说道,”爹爹龙马精神,是常青树,不老松。永远不会老!”

    “行啦行啦!就你嘴甜。”朱厚炜宠溺的拍拍小女儿的手,然后示意常山和张浩进去祭拜,尴尬的张浩赶紧跟着常山带着祭品进了石屋,这才松了一口气。

    ……

    朱厚炜这次来外西北,就是冲着巴尔喀什湖来的,七河地区包括碎叶城回归大明标志着大明已经完全恢复了大唐最强盛时候的疆域,这对他来说,非常的重要。正德皇帝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七河地区,他也算是功德圆满了,而且,大明将前所未有的将边境推到了里海之滨,等于是打通了前往欧洲的陆路,将来通过铁路,也可以直接连接欧洲。

    要知道,古时候西北的极限到巴尔喀什湖就停止了,翻开中国历史地图集,人们会发现中国古代的西北疆域总是止步于巴尔喀什湖,哪怕是最强盛的中原王朝永远不能越过这个区域向北继续前进。不过现在有了铁路这个神器,大明将会打破这一禁忌。

    巴尔喀什湖南部的伊犁河流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然草场,而北部的巴尔喀什湖北面是狭长的干旱草原地带,湖北沿岸区和阿拉湖盆地是半荒漠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导致巴尔喀什湖周边的人口集中在南岸,东西长数百公里的湖水与西部的碎叶河沙漠形成了横贯中亚北方的自然地理屏障。这样的环境下,在过去,来自南方的势力很难越过这一自然障碍深入征服哈萨克北部的荒漠。

    张骞开通西域之后,生活在巴尔喀什湖南岸乌孙人就成为了当时统治的西北部屏障。从西汉之后,在此地生存的悦般、咄陆部、突骑施与葛逻禄始终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边缘区域,中央政权对于他们的管辖大多止步于名义上的统辖,而并没有实质性的统治。因此,对于在这些边缘部族更为边荒的蛮夷之地,中原王朝便更加没有约束力。

    巴尔喀什湖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夷播海”,中国古代史书中对于疆域的记载也大部分以大型湖泊——“海”为界限标志,因此,夷播海在无形中也日益成为了中国人对于古代西北认识的极限所在。公元世纪之后,来自内亚草原上的蒙古人靠着不停奔波的马蹄征服了从大兴安岭到喀尔巴阡山脉的广阔草原,巴尔喀什湖以北的荒原才第一次被翻越与征服。

    朱厚炜很明白正德皇帝的心思,这家伙活着时心高气傲,梦想就是超越历史上所有的皇帝,蒙古人能做到的事情,他岂能甘拜下风,可惜当时由于国内的一些原因,西征之后,并没有把这块地方纳入版图。如今水到渠成,这次哈萨克汗国志愿加入大明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因此,这样的盛事,朱厚炜岂能不过来见识一下。

    说起来,原时空的公元-世纪,来自乌拉尔山以西的罗刹人南下,彻底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皆为沙俄征服,这才奠定了罗刹国强盛的基础,中国西北疆域的边界由巴尔喀什湖向南后撤,这一巨大的湖泊终究成为了别人的土地。本时空西征之后,罗刹国已经被极大的削弱,目前肯定无力东征,但以后就很难讲了。此时大明不取,将来俄罗斯人缓过劲来,肯定会盯上这块肥肉。与之不取,反受其祸!

    大明的总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了八亿,可以预知未来人口将膨胀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关中地区上千年过度的开发,荒漠化很严重。中原的人口密度过大,也不适合继续开发。虽然大明拥有北美地区以及澳大利亚,但故土难离,开发的速度并不快。再加上那片大陆本地土著也很多,大明帝国又不像原时空欧洲殖民者一样屠杀印第安人,采取了比较温和的同化政策,因此原住民保留的人口数很多。将来的变数很大,尤其是北美地区。

    这种海外领地,强大的时候还没有问题,但谁也不敢保证大明永远强大。一旦大明帝国衰弱,或者国内发生内乱。这些地方很有可能会独立出去,甚至包括这些迁徙到北美的人也可能这样做。所以高拱这一届政府始终认为,不管大明帝国在海外有多少领地,加强本土的经营才是根本,因此开发大西北就是在这一种背景下,成为了这一届政府的主题。

    正德皇帝过世后,齐王朱厚炜几乎不再参与朝廷的政事。他把自己看做一根拐杖,现在应该是让大明人扔掉他这根拐杖的时候了。他相信,这个时代的人有自己政治的智慧,不一定会比自己的见识差。因此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干。说实话,能做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朱厚炜当初根本就没想到。

    随着大明帝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向大明学习,不说别的,至少亚洲和欧洲科技水平就远远高出原时空的同一时代。蒸汽机已经在欧洲就算不上什么很惊艳的事情了,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亚洲、阿拉伯世界以及欧洲地区不少国家已经达到了原时空十八世纪中期的工业水平。

    包括大明国内,整个十六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这一阶层逐渐已经壮大起来,他们已经充斥在世界各地。将来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即使是朱厚炜也根本无法把握。穿越前,他只是一个商人,治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对于他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世界将走向何方?他真的无法再次做出预测。他已经老,再过两年就整整八十岁了,因此,将来的路如何走,只能期待本时空精英的智慧了,他已经无能为力……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