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有些东西不能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方面,都对中国官僚体制及王朝政权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治世”的体现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相对于目前欧洲、阿拉伯世界所信奉的宗教,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文化特性,在于其人性化、人情化倾向所具有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儒家文化的优势在于它所具有的永恒的普世价值,虽然他的创始人是孔子,但儒家文化是华夏历代先贤集体智慧结晶。

    齐王朱厚炜相信在未来的读书人共同努力下,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未来这个时空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这是文化复兴运动是本时空一个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海瑞因此而被载入史册。

    从此以后,大明帝国高举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这面大旗,在这个世界传播着文化的种子,若干年以后,大明帝国无可争议的成为世界文明的灯塔!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

    大明帝国从十五年前,沈阳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民用汽车开始,已经有了十几家汽车制造厂以及配套企业。各工厂利用流水线方式,平均每年共计可以生产五六十万辆民用轿车和小型卡车,成为了这个世界唯一的汽车制造大国。

    不久前更是成功将三档变速箱技术安装到了汽车上,使得驾驶更加舒适。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零配件和道路的旺盛需求,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以及加油站也陆陆续续出现,上海证券市场的诞生,一些民营资本也首次参与了进来,他们或投资公路建设,成为了最早一批的工程承包商。

    或购买机器,成为汽车企业的零配件生产商,为汽车企业做配套服务。还有一些远观长远的人从炼油厂购买汽油,然后运到全国各地销售,形成了最早的一批油商。为了他们,船厂和汽车厂还首次专门设计了可以在内河航行的小型运油船和油罐车,目前阶段虽然还很简陋,规模也不大,但所有人都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

    随着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原来的汽车也从高不可攀的奢侈品逐步进入到寻常老百姓之家。现在民间购买汽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据工部统计,目前全国拥有的私家车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台。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已经超过了两万多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是由国家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好处,当一个行业逐步壮大,就能带动大量的附加产业,激烈的竞争导致适者生存,最后当你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能真正的参与到大明帝国角逐世界的脚步中。

    洪宪十年十月初一,久不露面的齐王在皇帝朱载康、总理胡宗宪的陪同下,带着一大票皇子皇孙出现在北京最大的电影院外面,这里将举行《正德大帝》电影纪录片的首映式。

    这是根据齐王为朱厚照所作的《正德大帝传》经过改编后,由齐王亲自执导所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为此还调动了十万军队参与拍摄。这部影片讲述了从弘治十八年开始,大明帝国六十多年的成长历史,电影名字虽是《正德大帝》,但实际上反映了这六十年来大明帝国的方方面面的改变,在这个时代属于史诗般的记录。

    这部电影真实反映了正德皇帝战斗的一生。同时,也真实记录了李东阳、谢迁、刘健、杨廷和、杨一清、刘大夏、杨慎、王阳明、王越、秦纮、陈寿、俞大猷等文臣武将的功绩。更为难得的是,电影中也没有忘记那些普通的一员。

    电影中的记者采访了很多普通的士兵以及老百姓。一些在各自对外战争中表现优秀的将领和普通士兵,以及这些年来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科学家、普通劳动者也都出现在这部电影的镜头里。最大程度地真实反应了这段历史。

    单车队抵达西单电影院的时候。北京城这个最大的电影院门前早已是人山人海,为了这次首映式加强放映的效果,西单电影院还特意装修一新,重新更换了所有的音效设备,采购了最新的电影放映机。开幕式的仪式非常的隆重,仪式结束后,电影院的灯光关闭。画面在众人的期盼中缓缓拉开

    首先是字幕弘治十七年,周太皇太后去世了。电影镜头转到慈安宫,周太皇太后躺在床上握着孝宗朱祐樘的手,英宗朱祁镇的妃子、宪宗朱见深的亲生母亲、孝宗朱祐樘的亲奶奶说出了最后的遗言“皇上须念祖宗创业艰难,社稷至重,迩来水旱相仍,天下军民困苦,宜勤俭节劳,任贤使能。”

    电影中的朱祐樘泪流满面,拼命点头。很快电影镜头一转,弘治十八年到了,春天,格外的冷。弘治皇帝的心更冷,国家内忧外患,他熟悉的民生凋敝、流离失所、边关狼烟四起的惨景,依稀的,仿佛昨日重现。

    此刻,镜头突然一转出现在辽阔的草原,鞑靼攻略大同,侵略无数,边军不能抵挡,节节败退,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镜头马上又是一转,电影中,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率领东宫六率冒着风雪出征的场面,随即是朱厚照亲自率领骑兵冲锋,浴血奋战,气势磅礴的场面……

    接下来,征瓦剌、征安南、征缅甸、征印度洋、还有长达三年的东征……等等,这一幕一幕,在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中演绎的波澜壮阔,真实的记录了正德皇帝战斗的一生。与此同时,国内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城市还是交通,这六十年,大明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幕幕都用对比的画面展现给了所有的观众……

    仿佛是时空穿梭,朱厚炜和所有的观众再一次重温那已经过去了的峥嵘岁月,在场所有的观众既激动又感到骄傲。尤其是那些特邀来参加首映式的功勋之臣、以及老兵和普通的建设者们,见到这往日的一幕幕,很多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朱厚炜也是非常的激动。平息了一下内心的激动。黑暗中,朱厚炜望着剧场里群情激奋,还有那些被大明军队的雄姿,被激烈战斗,被祖国的日新月异刺激得浑身发烫的众人,朱厚炜微微一笑,也许在这个时代,开展教育和爱国宣传并没有他想象的困难,大明的国民是骄傲的,没有什么比这些画面更富有鼓动性了。

    有了这部史诗般的电影,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文人还会歪曲这段历史,抹黑正德皇帝。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回避正德皇帝的一些缺点,没想到这反而让老百姓觉得朱厚照更加的亲切。朱厚炜吁了一口气,一世人,两兄弟。他总算是完成了对大哥的承诺。

    这是人类的本性,因为每个有记性的人,都会对第一次看到的东西印象格外深,虽然此时的还是黑白的。但他相信,等大量的拷贝向全国蔓延,不仅仅是他,一些东西也很快会在大明的老百姓心中扎根下来。真正了解这段历史,这将是一次华夏民族的洗礼。

    事实也和他所料的一样。根据总理府后来的统计,由于是免费,所以从十月份正式开播以来,并利用晚上露天播放的办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大明全国各地,包括海外领地在内,总共有四千万人观看了这部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历史真象的纪录片,其中大部分观众都是各地的学生。

    这部史诗般的巨作引发的震撼和反响是史无前例的,里面夹杂着很多当事人的叙述。新一代的大明年轻人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才正确认识到通过弘治皇帝、正德皇帝两代人的努力,大明帝国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同时提高了大明皇室在国内的声誉。

    如今大明有六亿多人口,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影片真实的反应了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艰难,让所有人都珍惜,让大家记住今天的盛世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大明历史上首次如此大手笔的电影播放,自然引起了各地的强烈关注,一份份报纸评论开始慢慢发酵出来。

    很多记者利用关系走访了更多的老战士和亲身经历过变革的那些老人。不仅详细询问了当初的跟随着正德皇帝征战四方的情形,还有普通家庭这六十多年来的变化。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被挖掘出来,很多故事感人肺腑。国民的爱国情绪蹭蹭的往上涨,大明帝国的老百姓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感到自豪。

    ……

    大明这里国泰民安,欣欣向荣。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欧洲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只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混乱!洪宪九年(),刚刚度过七十大寿的朱厚炜把他的目光投向了地球上的另一面,一个他经常关注国家,那就是英格兰。解决日本问题以后,这个世界唯一能让他关注的就是英格兰。至于为什么?读者们心里明白。那么此时的英格兰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英格兰也在进行革命,他们刚刚完成了宗教革命。玛丽女王去世后,都驿王朝最后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登基刚刚四年。

    世纪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

    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事实上,亨利八世一开始根本没有想改革宗教,起初他对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态度鲜明,那就是把这些“异端”学说者统统送上火刑柱,以至于英格兰一时间木材奇缺,价格飞涨。他还亲自撰文抨击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教皇慷慨地授予他“信仰捍卫者”的称号,马丁·路德则将他斥之为“戴着王冠的蠢参谋长”。

    但是不久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亨利八世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王后的侍女安妮·博琳。年,他以王后没有给他生下一个男性继承人的理由提出和王后凯瑟琳离婚。这个申请发出后,亨利八世足足等了六年,一直没有等到教皇的回应。于是亨利八世于年自己宣布与王后离婚,公开与安妮结婚。

    在结婚典礼上,宽大的衣裙甚至无法掩盖安妮妊娠的体形。梵蒂冈的教皇得知此事后马上把他开除教籍,两人从亲密的战友迅速变成了公开的敌人,于是亨利八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英国的宗教改革就这样富有戏剧性地以国王的胜利而收场了。

    在巨大的荣誉背后,有一个默默的牺牲者,他就是《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时任亨利八世首席官的托马斯·莫尔,拒绝否认国王代替教皇的最高首脑地位。亨利八世给了他几年时间让他回心转意,但是没有收到任何回报。年,不幸的莫尔爵士以叛国罪的罪名被处死刑,他的尸体被肢解,头和四肢分别被挂在伦敦的几个城门示众,此前大家都以为他会被国王赦免。

    莫尔爵士后来被教皇封为圣徒,据目击者回忆,莫尔在临刑前镇定自若,他甚至对刽子手说“你要砍得准一点,免得丢人现眼。”

    这场宗教改革对历史的影响力是亨利八世完全想不到的,从此以后教皇再也不能以上帝使徒的名义对英格兰的宗教和世俗事务插手干预了,英格兰的主权在这场宗教改革中得到了捍卫。当然,这是以千万颗天主教徒和安立甘教会教徒的脑袋为代价得来的。亨利八世经过这次改革后当上了英格兰圣俗两界的最高首脑,他不但得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也把教会的财产据为己有,成了最大的赢家。

    然而,拨开那层灰尘我们看到,最大的赢家恐怕是英格兰。被抛弃的王后带着年幼的玛丽公主离开了王宫,这位玛丽公主就是后来的玛丽女王。让亨利八世没有想到的是,第二任王后给他生的仍然是一个公主,这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王。

    于是,满心的欢喜之情变成了愤怒,亨利对他的新王后迅速地厌恶了起来,不久就把她赶出王宫,然后又把她送进伦敦塔囚禁至死。反正现在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了,拥有完全的婚姻自由,亨利前前后后共娶了六任王后,总算有了一个小王子爱德华。

    年,和教皇以及女人折腾了多年的亨利八世终于去世了。如果说亨利八世在天有灵的话,看到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他会非常不愿意瞑目的,那就是他的宝贝儿子爱德华六世没当几年国王就驾崩了。

    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王后生的玛丽公主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血腥玛丽”的玛丽女王。童年的不幸生活使得玛丽的脾气变得乖张暴戾,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的玛丽在位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将她信奉新教的臣民源源不断地送上火刑柱,从此,史书上久留下了“血腥玛丽”的名字。

    在后世,“血腥玛丽”在西方是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因为它也是一种鸡尾酒的名字。这种鸡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柠檬片、芹菜根混合而制成,鲜红的番茄汁看起来很像鲜血,故而以此命名。作法自毙,报应不爽,玛丽女王也没能耀武扬威多久。五年后,即年,玛丽女王去世。

    当时人们在伦敦街头载歌载舞,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做人做到这步田地,玛丽女王也算是一朵“奇葩”。就在这一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在此后的岁月里,政治清明,言论自由,伊丽莎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国度。

    就在英格兰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因为商业的利益,伊丽莎白一世犯下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大明与英格兰的第一次冲突,而引发战争的恰恰是羊毛……

    (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