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妇女能顶半边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海瑞母亲虽然六十多了,但身体非常的健旺,看不出有啥毛病。这时把脚从踏着的椰子壳上放到了砖地上,站了起来,先好奇地望了望李时珍,接着望向海瑞“这就是怀安伯李太医吗?呵呵,老婆子可受不起你的礼。”

    海瑞赶紧说道“母亲,李先生不喜欢人家叫他李伯爵。”

    海母有些狐疑,问“哦,那该叫什么?”

    海瑞望向了李时珍。李时珍恭恭敬敬的答道“太夫人,您叫我李时珍就是。”

    海母摇摇头,执拗的说道“你活人无数,被朝廷封为伯爵,是实至名归,比那些靠着祖荫袭爵的人强多了。这是你的荣誉,没啥不好意思的!是伯爵就是伯爵,我还是叫你李伯爵吧。”

    海瑞担心李时珍不悦立刻接言道“母亲,李先生就是因为要在民间行医,在全国各地巡回义诊。他不想让人敬而远之,因此才不喜欢被别人称作伯爵。“

    “我不管这些!”海母仍然执拗地,态度坚决,“别人爱怎么叫就怎么叫,老婆子认为没啥好遮遮掩掩的,做人要光明磊落。是伯爵就是伯爵。”

    李时珍望了一眼海瑞,苦笑着说道“算了。旁人不能叫,太夫人要叫就叫吧。”

    “多谢李先生体谅!”海瑞立刻向李时珍一揖,紧接着奔到桌子边搬过一把椅子,放在海母身边,“请李先生给家母诊脉。”

    李时珍在海母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海瑞小心翼翼的侍立母亲身旁催道“母亲,让李先生诊脉吧。”

    “咦!”海母有些奇怪,问“吾儿莫非忙昏了头,今个李伯爵是来给你和媳妇看病的,给我这老婆子诊啥脉?”

    海瑞陪着小心说道“母亲,您的脚在大寒天都出汗发热,恐是肝火心火一类的热证。有李先生诊一诊,儿子也好放心。”

    “瞎说什么?”海母有些不悦,训斥道,“老婆子我出汗发热都七十年了,要是病,不早死了?”

    海瑞被母亲一句话顶在那里,只好求助地望向李时珍。简短的一番接触,李时珍已知道海母是个性情极其执拗的人,名医之为名医,还有一术便是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看法,当即问道“太夫人,你老是海南人吧?”

    海母点点头“是啊!”

    李时珍轻松的说道“您肯定听说过海南有句俗语,有雨无雨听龙王爷的。是不是?”

    “呵呵,”海母难得的笑了,“李伯爵果然博闻强记,学识渊博。还知道我海南的俗语?”

    李时珍继续说“下面还有一句请太夫人赐教。”

    “呵呵……”海母立刻明白了,笑的更加开心。道,“你这是考我。罢罢罢,莫考了,我听你的吧。”

    说着将右腕伸了过去。海瑞露出了既有些惊诧更多是佩服的神色望向李时珍。李时珍却不看他,伸出三指搭上海母的右腕,略探了探便拿开了手,笑道“太夫人说的是,这不是热证。”

    海母立刻望向海瑞“我说了不是病,偏你多事,瞎操心!”

    “是。”海瑞漫应着,望向李时珍却问道,“请问先生,你刚才说的鄙乡那句俗语,下面一句是什么?”李时珍一听大笑起来。

    海母也跟着笑了,用手点点自己的儿子,说“亏你是海南人,李伯爵一个内地人知道,你却不知道。我告诉你吧,免得今后被外乡人笑话。有雨无雨听龙王爷的,有病无病听郎中哥的。”

    “原来如此。”竟如此简单,海瑞也不禁尴尬地笑了,“那家母出汗发热是什么缘由,请李先生说说。”

    李时珍答道“天生万物,人为灵长,各有禀赋不同。而禀赋往往是传自父母或祖父母。刚峰兄,你的外祖父母中准有一人也是这样,出汗发热,不畏寒冷。”

    海瑞疑惑望向了母亲。海母夸奖道“李伯爵真是好见识。瑞儿的外祖就是天生的火体。霜冻天穿一件单衣,赤着脚就下田做事去了。从不伤风,也不咳嗽。”

    李时珍又望向了海瑞那双脚,问“刚峰兄是否也如此?”

    海瑞答道“我比家母好些。但寒天脚也出汗怕热。”

    李时珍“这就是了。在遗传学上来说,直系亲属之间很多特征会一代代遗传下去的。在医理上,这叫做极阳之体。起因多由于历代劳作,家贫无衣鞋御寒,传之数代,体内便阳气积盛,阴气消退,渐成抗寒之体。形之于体,双脚尤甚。因脚为百脉所汇之处,热阳周流遍体,终归于脚。太夫人,刚峰兄,要说这是病,谁得了这个病那才真是福气。”

    海母立马高兴了,频频点头说道“李伯爵这才是真正的名医!汝贤,听见了没有,娘这不是病,你也不是病,是祖上的福德。”

    海瑞立刻恭恭敬敬的躬身施礼,说“是。谢李先生解疑。”

    海母望向了李时珍“李伯爵有这般手段,汝贤和他媳妇给我添一个孙子全靠你了。”

    李时珍摇摇头说道“不能靠我,还得靠他们。”

    海母立刻盯望向李时珍,海瑞一颗心悬起了。李时珍一脸正色,海母自己反倒有些尴尬了,大声向门外喊道“阿囡,叫你娘来!”

    海瑞的女儿一直趴在门边悄悄地望着里面的大人,这时立刻脆声应道“知道了!”跑了开去。

    李时珍这时有意不再看母子二人,而是将目光向这间屋子慢慢望去,不禁一怔。原来海母所住之屋竟如此简陋,除了正中间海母常坐的一把竹躺椅,躺椅边放着一把矮几,便只有一张木桌四边空空地摆在那里,原来放在桌边的那一把木椅,便是这时被海瑞搬来让李时珍坐的椅子。这便是海家的规矩,海母要是坐在桌前,海瑞和夫人都是侍立在侧,因此不设椅凳。

    心中暗暗吐槽这海老夫人家里的规矩也忒大了,真够封建的!他还是喜欢齐王府,从小在那里长大,自由自在,根本没那么多规矩,不过这是别人的家事,他也不好多话。问题是这时要给二人诊脉,连坐的地方便都没有。想到这里,李时珍便望向海瑞“刚峰兄,是否要再搬两把椅子来?”

    海瑞忙说“李先生放心,拙荆会搬来的。”

    就在这时,海瑞的夫人一手提着一条凳子在门口出现了,进了门立刻将凳子放下,远远地向李时珍深深福了下去“见过李先生。”

    李时珍站起了,身子侧了一侧“嫂夫人不必多礼。”

    海瑞搬起了李时珍原来坐的那把椅子“李先生请。”搬着椅子走向桌前摆下。李时珍走到桌前在椅子上坐下了。

    海瑞站在桌子的左侧“把凳子搬过来,让先生诊脉吧。”这话显然是对海夫人说的,说话的时候海瑞却并不看她。海夫人在门边提起凳子刚要向桌前走去,海母突然说道“慢着!”

    海夫人立刻在原地站住了“婆母有何吩咐?”

    海母并不与儿媳说话而是望向海瑞“汝贤,也该教教你媳妇了。上了厅堂,就一声‘见过李先生’,婆母和丈夫也不瞧一眼,客人还当我们海家没有规矩。还有,你看看,来见客人,也不梳洗一下。”

    此言一出,海夫人一张脸顿时红了,愣在门边。海瑞也好不尴尬,却不知如何回答,低头站在那里。李时珍不禁向海夫人望去,心里立刻起了微澜。

    海瑞怎么说也是朝廷有在编的七品命官,可眼前这位七品夫人却上穿一件粗布衣裳,下系一条粗布裙子,脸上却仍然留有汗渍,发际也有些零乱,显是正在劳作匆匆赶来的。接着他又向海瑞望去。

    只见海瑞低垂着眼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他立时明白了海瑞在家里的处境,寡母性情古怪,夫人久受压抑,而海瑞又是极其纯孝之人,为了顺从母意,夫妻间平时关系自然就淡薄了。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同情起这个在外面风雷显赫,在家里却如履薄冰的海瑞来。

    海母一番话训完,见儿子并无反应,更加来气了,站起来望向海夫人“还不去梳洗了,难道叫我去伺候你吗?”

    海夫人吓得浑身一抖,慌忙福了一下“媳妇这就去。”答完,连忙将凳子提到桌子边摆好,又慌忙转身走出门去。

    海母转望向李时珍,语气变得柔和“李伯爵!”

    李时珍只得又站了起来“太夫人。”

    海母脸上露出歉意,说“儿媳不懂礼节,让李伯爵见笑了。”

    李时珍“嫂夫人身为七品夫人,尚能如此俭朴劳作,操持家务,李时珍佩服,怎会见笑。”

    “我本就是个乡下老婆子,在我海家就只有儿子媳妇,没有什么官人也没有什么夫人。”海母说着抄起搁在椅子边的一根竹杖,“李太医费心,老身失陪了。”

    李时珍恭敬道“太夫人请便。”海母点了点头。

    海瑞也说了句“恭送母亲!”

    海母却不搭理海瑞,拄着杖便向另一边的侧室卧房径直走了进去。目送着母亲走进了侧室,海瑞回过头望向李时珍,发现李时珍的目光这时正定定地望着自己。

    海瑞强露出窘迫的笑容,低声说道“东璧,实不相瞒,我四岁丧父,由家母移干就湿一手带大,老人家至今未能享我一日之福,心中惭愧。”

    李时珍站在那里就向海瑞伸过一只手来,海瑞先是一怔,接着以为李时珍是要给自己拿脉,便将手翻过来伸了过去。李时珍却没有去拿他的脉,而是一把握住他的手轻轻拉了过来,在他耳边低语道“刚峰兄,你有些过分了啊!哪有你这样当丈夫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也不能委屈了夫人。”

    海瑞哪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望着他不知如何作答。

    李时珍又低声道“我和你是同样的病。”海瑞又一怔。李时珍接着低声道“我七岁丧父,家母性情也是这样。还好我很少回家,一直跟在齐王身边,要不然这种日子会让我发疯的。”海瑞抬起了头两眼大睁着望向李时珍。

    李时珍这时也两眼大睁着望向海瑞。李时珍又说道“我已经知道你为何不生儿子了。教你一个乖,晚上回到房间,把夫人好好哄哄,什么药也不用吃,不出一月,自然能生儿子。”说着径自笑了起来。

    海瑞也只好报以一个无声的苦笑。还老太太一直坐在礼物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听见外面发出笑声,海母的眼立刻睁大了。这时的她搬着一把竹椅,静静地坐在卧室靠厅堂的门边,两眼大睁着,耳朵显然在关注着外间的动静。

    在原时空,据史料记载,海瑞自幼时到婚后几乎夜夜侍母同居一室,“年过四十,仍卧于母榻之侧,无分深夜拂晓,侍候茶水便溺,遇其母偶有不适,常坐侍天明”。这样的状况,你让海瑞媳妇如何能生出儿子来?

    外间厅房又有了响动,海母突然坐直了身子,侧过了头,她感觉到媳妇又到外间厅房了。嗯,的确是海夫人进来了,她跨进门槛先停在那里,低头的余光发现了厅堂正中的躺椅空在那里,立刻徐徐轻舒了一口气,这才慢慢走近桌旁,在凳子边站定了。

    李时珍这次没有去看海夫人,而是望向了海瑞。海瑞坐在另一边的凳上,依然不说话,不叫夫人就座。里间的海母身子坐得好直,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好久才听到李时珍的声音“嫂夫人请坐,我给你们诊脉。”接着是媳妇轻轻的回答声“是。”知道儿子并没有叫媳妇坐,海母的脸舒缓些了。

    诊断男女子嗣妊娠之事,李时珍历来是同时把拿夫妇二人的脉息。这次也是如此,海瑞伸出了左腕摆在桌上,海夫人伸出了右腕摆在桌上,李时珍两手六指同时搭在二人的寸关尺上,判断脉息。

    尽管母亲不在面前,海瑞这时仍然低垂着眼,海夫人也仍然低垂着眼,谁也不正面看谁一眼。李时珍的目光开始望向海瑞夫人,这时心里又是一番感受。

    但见海夫人虽是匆匆梳洗过后,两眼低垂,却掩盖不住本有的容颜,端庄中不失清秀,忐忑中依然有诗书之家的风范。李时珍这时已完全明白,海家至今无有后嗣,症结显然不是因病,而是因海母过分干涉子媳房帏,使夫妇恩爱淡薄所致。

    医可治病,不可治命,于是他将目光望向了海瑞,又望向海夫人,突然说道“请刚峰兄、嫂夫人抬起眼睛。”海母听到外厅李时珍这句话,突然紧张起来,眼睛又睁大了,耳朵竖在那里。

    “说说吧,你们二位究竟怎么回事?”李时珍动气了,“望闻问切,像你们这般连眼睛都不睁开,我怎么给你们治病?”

    海瑞抬起了眼望向李时珍,海夫人也慢慢抬起了眼,犹自不敢正视。李时珍愠怒道“不是要你们看着我,你们各自望着对方的眼。”海瑞从李时珍的目光中如何看不出他的苦心和用意,会意之间乃把目光移了过去,望向妻子的眼。海夫人虽然把目光也移向了海瑞,却只敢望着他的鼻梁以下。

    “不看了!”李时珍霍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岂有此理!身为夫妇,竟不敢对视,你们生不出儿子,那是任何医家都没有法子的事。我说,你海氏一门到底还要不要子嗣!如果再这样,我敢保证你们海家必定绝嗣!”

    此言一出,刚才还坐的稳稳的海母倏地站起了,脸上全是那副人天交战的神态,犹豫了片刻,终于走出门去。

    海母突然走了出来,海瑞立刻站起了,海夫人也立刻站起了。海母一步一步走了过去,望着站在那里面目严峻的李时珍“让李伯爵生气了。”说着,目光转望向海夫人“自己的丈夫,明媒正娶,在外人面前装出一副瞧也不瞧的样子,你到底何意!”

    海夫人把头低得更下了,身体微微发抖,轻声答道“是儿媳错了,婆母莫生气。”

    海母怒道“我生什么气了?还不抬起头,望着你的丈夫。”

    海夫人那哪儿像在抬自己的头,简直比抬一座山还难,慢慢望向海瑞。海瑞这时心里一阵难受,两眼望着妻子。海夫人的眼终于正视到丈夫的目光,再也忍不住心中蓦地涌上来的酸楚,眼中慢慢盈出了泪水。

    “你看气不气人!”海母更加怒了,“当着李伯爵,受什么委屈了,竟然掉眼泪!”

    海夫人竭力忍着悲苦,不让泪水再盈出来,慢声答道“婆母,儿媳没有掉眼泪,是风吹了灰尘迷了眼睛。”说着从腰间慌忙拿出一块手帕轻轻去印眼睛。

    “瞧瞧,瞧瞧!总是这样!”海母叹了一声“李伯爵,你都看到了,就她这个样子,我海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